偈颂二十五首 其八
离四句,绝百非。
清寥寥,白滴滴。
直透万重关,不住青霄外。
千手大悲提不起,烁迦罗眼莫能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一切执着和纷扰,断绝所有是非与争执。
心境清明如净,纯净如水滴。
直接穿透层层难关,不滞留在青天之外。
千手观音难以度量,烁迦罗眼不能窥探。
去完善
释义
"离四句,绝百非":指离开四种逻辑形式和断绝所有的是非判断。这是禅宗追求的最高境界,即超越一切世俗的观念和是非对立。
"清寥寥,白滴滴":形容心境清静明澈,纯净无杂。寥寥,清静无为;滴滴,纯净无暇。
"直透万重关,不住青霄外":描述修行者直抵心灵深处,穿透重重阻碍,却又不拘泥于世俗之外。万重关,比喻无数困扰心灵的障碍;青霄外,指超越世俗的境界。
"千手大悲提不起,烁迦罗眼莫能窥":意思是即使是大悲悯的观音菩萨也难以唤起这样的境界,即使是洞察一切的烁迦罗眼也无法窥探其中奥秘。这两句强调这种境界的超凡脱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境界的诗歌。“离四句,绝百非”意味着摆脱一切言语和思维的束缚,达到超越世俗的境地。接着,诗人用“清寥寥,白滴滴”来形容这种境界的纯净和高洁。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在这种境界中,可以穿透一切困难和障碍,但又不在青霄之外的抽象空间中停留。最后两句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境界连千手观音也无法触及,连菩萨的智慧之眼也难以观察和理解。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禅宗修行中追求心灵解脱的超脱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二十五首 其八》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释普岩所作的禅宗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1127-1279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即金朝和南宋的对立时期,这也是禅宗佛教在中国的繁荣期。
在南宋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超脱。释普岩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体验了世事的无常。他的作品往往透露出对生活的哲思和对禅意的追求。
在这个时代,禅宗佛教在中国非常盛行,强调内心的修行和自我顿悟。禅宗诗歌以简洁、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宇宙等问题的思考。释普岩的这首《偈颂二十五首 其八》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