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风也没有雨天气晴朗,翠绿的竹子长得笔直。最喜欢凉爽的夜晚有客人到来,用一壶新泡的茶款待他们。几根新长出的竹叶在风中摇曳,用寥寥数笔画出淡淡的远山。正逢清明过后是谷雨时节,坐在那里品一杯香茶真是一大乐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燮: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2. 不风不雨正晴和:指天气晴朗无风无雨。
3. 翠竹亭亭好节柯:翠竹生长得茂盛,象征着美好的品质。
4. 最爱晚凉佳客至:在傍晚凉爽的时候,有客人到来。
5. 一壶新茗泡松萝:泡一壶新的松萝茶招待客人。松萝茶是古代的一种名茶。
6. 几枝新叶萧萧竹:形容新生的竹叶随风摇曳的样子。
7. 数笔横皴淡淡山:用简单的笔触描绘出淡淡的山水画。
8. 正好清明连谷雨:这时候正值清明节和谷雨节气之间。

去完善
赏析
《七言诗》郑燮是一首描绘春日午后品茗赏景的诗。诗人以自然清新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在品茗之余享受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首句“不风不雨正晴和”描述了晴朗的天气,为后面的景物描绘铺垫了良好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林的生机勃勃和优美姿态,以及品茗时悠然自得的心境。尾联则以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点明时令,暗示了此时品茗的惬意与闲适。全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言诗》郑燮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号板桥)的一首七言诗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约公元1760年左右)。此时郑燮已年逾半百,曾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历任县令等职。然而他为人正直、清廉,对当时官场腐败现象深感痛心,遂辞官回乡,致力于诗书绘画的创作。
在这个时期,清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文人墨客辈出,诗词歌赋成为了社会主流的文化表现形式。郑燮身为其中一员,以其才华横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理想。在这首诗中,他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又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景象展现了时代的文化积淀。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郑燮在人生旅途中坚持自我,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清朝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的社会风韵和时代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