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况为许衡州赋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简化的木门难以打开,青苔生长在石头和砖头的缝隙间。
此地偏僻,竹子间的道路比流水还清澈;细雨中的诗意像梅花一样瘦弱。
茶叶已尽,以菊花代替;缺乏学费,呼唤儿子回来。
私塾老师也有多情的思绪,亲手送来破损的经文。

去完善
释义
1. 窘况:处境困难,困顿的境地。
2. 许衡州:古代地理名称,具体地点不详。
3. 叩不开:无法打开。
4. 石棱砖缝:指石头和砖头的接缝处。
5. 苍苔:青苔。
6. 偏:偏远,偏僻。
7. 清于水:比水还要清澈。
8. 瘦似梅:像梅花一样清瘦。
9. 山茗:山上生长的茶树。
10. 赊:赊欠,借贷。
11. 将:把,用。
12. 学钱无措:学习费用没有着落。
13. 唤儿回:叫儿子回来。
14. 塾师:教书先生,老师。
15. 亦复:也。
16. 多情思:富有情感的想法。
17. 破点:损坏的字点。
18. 经书:儒家经典书籍。
19. 手送来:亲手送过来。

去完善
赏析
《窘况为许衡州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间生活的景象。诗中刻画了一位清幽雅致的乡村老师形象,用“半缺柴门”、“石棱砖缝”等词汇构建了一个环境古朴、生机勃勃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比周围环境与人物心境,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个体命运的紧密关联。整首诗富有意境和情感,是古代文人墨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感慨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窘况为许衡州赋》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在乾隆年间创作的一首古诗。乾隆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郑燮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屡试不第,直至晚年才得以跻身官场。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特见解。
在这首诗中,郑燮以“窘况”为题,表达了对友人许衡州的关切之情。诗中的“困兽犹斗”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许衡州的鼓励与支持。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乐观心态和坚定意志,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