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上曲

标题包含
塞上曲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戍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镃(1278年-1347年),字国器,号竹洲,浙江义乌人。他是元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诗、书、画三绝著称。 王镃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王应麟是南宋末年的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漫天黄叶伴随着白色草地,在辽阔的大地上,似乎有着千万里的间隔。 霜冻中,冰冷的骷髅在哭泣;寒风里,士兵的盔甲似乎有些闲暇。 战马在战斗过的地方嘶吼,猎鹰识别着打猎的山林。 迁徙的士兵带着金印,将军们正经过玉门关。
去完善
释义
1. 黄云:这里指边境的黄色尘土。 2. 白草:一种秋季枯黄的野草。 3. 髑髅:头骨,这里指战场上的遗骨。 4. 甲胄:士兵的盔甲。 5. 雕:猛禽,这里形容猎人的凶猛。 6. 移戍:调动防守的兵力。 7. 腰金印:佩戴金色印章,表示将军身份。 8. 玉关:古关隘名,这里泛指边关。
去完善
赏析
《塞上曲》是唐代诗人王镃的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诗中通过黄云、白草、霜冷、天寒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辽阔苍茫与严寒。同时,通过“马嘶”、“雕认”等细节描绘,表现出边疆战场的紧张气氛。而最后两句“移戍腰金印,将军度玉关”则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英勇与坚韧,以及他们为国家安定所付出的努力。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上曲》是宋代诗人王镃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与北方金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边境局势紧张。王镃作为一个有爱国情操的诗人,对边疆的关注和忧虑成为他创作的动力。 在这段时间里,王镃的个人经历也与时代的背景密切相关。他曾在朝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失利而被贬谪至地方。这段遭遇使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也激发了他用诗歌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在《塞上曲》中,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边塞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抗敌保国的坚定信念和对将士们的敬仰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宋朝社会正处于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诗词作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王镃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篇在当时广为传颂,影响了一代人。然而,在这个看似美好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苦难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王镃通过《塞上曲》传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人们在欣赏诗美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忧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