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山寺
画梁诗板暗流尘,水石鱼龙万句新。
谁识高僧最深意,慈航长护过江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彩绘的房梁和诗意的桌板已被尘埃覆盖,水边的石头和鱼虾在诗句中焕发生机。谁能理解那位高僧最深沉的用意呢?他的慈悲指引着众生渡过江河。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名词;指此诗是描写金山寺的。
2. 金山寺:中国的一座古刹,位于江苏省镇江市。
3. 画梁:画有图案的横梁,名词;这里用来描绘寺庙的华丽与壮观。
4. 诗板:诗刻于木板之上,名词;此处指诗人的诗歌作品。
5. 暗流尘:被尘土遮蔽,动词短语;暗示寺庙因长期无人整理而显得有些破败。
6. 水石鱼龙:描写寺中景物,如流水、石头、鱼和水龙等,名词短语。
7. 万句新:很多新的诗句,形容词短语;这里指诗人新创作的诗歌。
8. 高僧:修行高深的僧人,名词;此处指在金山寺修行的僧人。
9. 最深意:最深的含义或思想,形容词短语;此处指高僧领悟到的哲理。
10. 慈航:佛教术语,意为指引人们走向解脱之道的引导者,名词。
11. 长护:长久保护,动词短语;这里表示高僧们经常救济和帮助过往行人。
12. 过江人:渡过江河的人,名词短语;这里泛指过往行人,包括游客和当地人。
去完善
赏析
《题金山寺》是北宋诗人蔡襄的一首题咏诗。诗中描述了金山寺的画梁、诗板、流水和鱼龙等景象,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深切感受。全诗以“慈航长护过江人”收尾,表达了对高僧和佛法的敬仰之情。
首句“画梁诗板暗流尘”描绘了金山寺中的华丽建筑和水流尘土之间的交融。画梁是指寺庙中有绘画装饰的横梁,诗板则是用来题写诗词的木版。这里表现了寺院的历史底蕴和艺术氛围。
第二句“水石鱼龙万句新”则形象地展现了寺院内水石、鱼龙的生动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经教义的理解。水中之石、腾跃的鱼龙仿佛构成了无数启迪人心的禅意诗句,让人耳目一新。
尾联“谁识高僧最深意,慈航长护过江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谁能领会到高僧深厚的宗教情怀呢?正是佛祖的慈悲引导众生渡过江面的艰难困苦,从而获得解脱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金山寺》是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蔡襄于庆历四年(1044年)游览金山寺时创作的一首诗。在这一年里,蔡襄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参与国家机密事务的决策,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然而,随着政治地位的提升,他也开始感受到来自朝廷内部的种种压力和矛盾。
庆历四年正是北宋中期的关键时期,此时国家内外交困,内忧外患不断。国内方面,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外方面,西夏对北宋边境地区威胁日益加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蔡襄深感重任在肩,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蔡襄游览了金山寺,看到了金山寺的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身负重任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蔡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