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题孙使君池馆
白发使君经世材,尽间犹解畅池台。
杂花屏障四时有,明月镜奁三面开。
各坐山随人意看,正吟风递鸟声来。
当年诗雨堂前梦,得似从容此一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一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我能够将古文翻译成优雅的现代白话文。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古文内容,我会立即为您创作出相应的译文,而无需额外的解释和说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孙使君:指一位姓孙的官员或地方长官。
2. 经世材:有治理国家才能的人。
3. 尽间:尽数,全部。
4. 畅池台:此处指池塘边的亭台楼阁。
5. 屏障:遮挡之物,如屏风、屏风等。
6. 四时:四季,即春、夏、秋、冬。
7. 明月镜奁:形容明亮的月光如同镜子一般照亮周围。
8. 三面开:此处指门窗等打开。
9. 山随人意看: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山峦会有不同的景致。
10. 诗雨堂前梦:比喻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好与向往。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白发使君共游池馆的情景。首联描述了白发使君作为治国之才,虽然在政治生涯中遭受排挤,但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寄情于山水之间。颔联通过描述池馆中的美景,展现了使君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品味。颈联则通过描绘各座山峰的美景和诗歌创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与使君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尾联则以“当年诗雨堂前梦”的回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戴表元(1244-1310),南宋晚期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教育家,以诗、词、文赋名世。他的诗歌艺术成就突出,影响深远。在元末明初诗人杨慎的《升庵诗话》中,戴表元的诗被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本文要讨论的是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秦题孙使君池馆》。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晚期,时值宋金战争后期,中原大地生灵涂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戴表元这一时期的生平遭遇也不幸,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无法实现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抱负。在此背景下,他以古诗词为寄托,抒发胸臆。
此诗创作的时间点正值南宋晚期,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为戴表元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且又逢家国残破的窘境。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北方的金朝政权已经衰落,新兴的蒙古帝国逐渐崛起并形成对南宋的压力;南宋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种大环境下,戴表元感叹个人命运的坎坷和国家时局的艰难,遂写下了这首寄托忧思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