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酬子渊学士灯夕不出闻诸公继有游赏

标题包含
次韵酬子渊学士灯夕不出闻诸公继有游赏
繁声沉夕籁,香烛竞春葩。 玉射楼前雪,雪惊陌上车。 月闲花院掩,风软酒帘斜。 莫驻城南骑,游人自有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喧闹之声随着夕阳落下而沉寂,缕缕香气与闪烁的烛光竞相辉映如春日百花。玉色般的飞雪洒落在高楼之前,雪花飘飘使得阡陌上的车马受到惊吓。月色映照下花院显得格外幽静,春风吹拂中酒帘摇曳着轻轻低垂。不要在此停留,骑马继续前行吧,游人都有自己的归宿之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即依韵唱和,依照别人诗歌的韵律写诗回应。 2. 子渊: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范镇(1007-1088)的字。他是韩琦的好友之一。 3. 学士:指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很高成就的人。 4. 灯夕: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时挂灯夜游的习俗。 5. 春葩:春天的花朵。此处形容繁华的景象。 6. 玉射楼:推测为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一座著名建筑。 7. 雪:比喻洁白的花朵。此处用来描述月光洒在楼前的景象。 8. 车:指轿子。古人出行常乘轿子。 9. 月闲花院:月色映照下的花园。 10. 酒帘:古代酒店的幌子,用布制成,用于招揽顾客。 11. 莫驻城南骑:不要停留在城南的交通要道上。 12. 游人:指参加灯会活动的人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景。诗人首先通过“繁声沉夕籁”和“香烛竞春葩”两句,展示出元宵夜的热闹景象:钟声悠扬,烛火通明,香气四溢。接着,“玉射楼前雪,雪惊陌上车”,诗人在描绘夜晚的繁华景象时,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雪喻灯,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接下来,“月闲花院掩,风软酒帘斜”则描述了院落中赏花的人们在柔和的月光下饮酒作乐的场景。最后,“莫驻城南骑,游人自有家”则是诗人对游人的劝诫,提醒他们不要留恋繁华,应该回家陪伴家人。全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酬子渊学士灯夕不出闻诸公继有游赏》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韩琦所作。韩琦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元老,担任过宰相等要职,封魏国公,死后谥号“忠献”。 该诗创作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具体年代尚不明确。这段时间是北宋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作为当时朝廷重臣,韩琦既参与国家政务,又关心民间风俗。 在诗歌创作的这一时期,韩琦的人生际遇相对较好。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才干和过人的胆识,得到了历任皇帝的信任和器重。然而,他也曾受到过政敌的攻击和中伤。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沉稳的心态。此外,韩琦还是一位热衷文学的士人,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相互唱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民间习俗不断演进。元宵节(又称灯夕)在当时被视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通过赏花灯、猜灯谜等方式庆祝佳节,尽情享受欢乐时光。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琦描绘了元宵夜景色:游人如织,灯火辉煌。他用细腻的诗句,表现出对节日气氛的赞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