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赏西禅牡丹

标题包含
赏西禅牡丹
几酌西禅对牡丹,秾芳还似北禅看。 千球紫绣擎熏炷,万叶红云砌宝冠。 直把醉容欺玉斝,满将春色上金盘。 魏花一本须称后,十朵齐开面曲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西禅寺里欣赏了几次牡丹之后,浓艳的花儿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北禅寺观赏它们的场景。 那成千上万紫色的绣球簇拥着熏香烛台,万片红叶如红云般层层堆叠,构成了贵重的宝石之冠。 她们像醉酒的美人,用醉态欺辱了那些精美的玉杯;又将春天的颜色盛满了金色的盘子。 这些魏国牡丹中的一株定是花中之王,十个花朵一同盛开,面向弯曲的栏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禅:可能是指洛阳的西禅院,具体地点待考。 2. 牡丹:一种著名的花卉,中国原产,河南省洛阳、菏泽等地为主要产区。 3. 秾芳:花朵繁茂的香气。 4. 北禅:指洛阳的北禅院,具体地点待考。 5. 千球:形容牡丹花的数量多。 6. 紫绣:紫色的牡丹花。 7. 擎熏炷:承托着熏香之炷,喻指牡丹花的香气扑鼻。 8. 万叶:形容牡丹花叶的数量多。 9. 红云:红色的牡丹花如同天上的云朵一般美丽。 10. 砌宝冠:形容牡丹花的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一顶珍贵的皇冠。 11. 玉斝:玉制的酒杯,这里用来形容牡丹花的美丽。 12. 金盘:金色的盘子,这里用来形容牡丹花的华丽。 13. 魏花:可能是指魏家牡丹,一种牡丹花的品种。 14. 本:指一株植物。 15. 称后:称赞为最佳。 16. 十朵齐开:十朵牡丹花一起开放。 17. 面曲栏:面对着曲折的栏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牡丹花的诗。诗人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首先,诗人描述了在西禅寺欣赏牡丹花的情景,这里的牡丹花开得极其繁茂,如同在北禅寺看到的一样美丽。接着,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牡丹花的形态和色彩:紫色的花朵犹如绣球上的熏香,红色的花瓣就像金色的宝冠。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牡丹花的美丽和高贵。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他陶醉于牡丹花的美丽之中,仿佛忘记了酒壶的存在,只想让这美丽的景色充满整个金盘。最后,诗人提到了魏花,这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牡丹品种,诗人认为只有这种牡丹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皇后,其他任何牡丹都不能与之相比。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赏西禅牡丹》是北宋名臣、文学家韩琦在公元1051年创作的诗歌。当时韩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使,巡查边疆防务,某日在长安的西禅寺欣赏盛开的牡丹,感慨颇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这个时期,北宋王朝历经多年相对稳定的统治,社会经济发展较好,文化艺术繁荣。然而边疆危机依旧严重,西夏和契丹等民族政权对北宋形成了外部压力。身为文臣将领的韩琦深感责任重大,时常思考如何保境安民,抵抗外敌。他体恤民情,治军严明,与将士共度艰难,颇受百姓拥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韩琦的《赏西禅牡丹》洋溢着豪情壮志,他以牡丹自喻,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诗人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民族气概和家国情怀,反映出那个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