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拟古咏河边枯树

标题包含
拟古咏河边枯树
野火烧枝水洗根,数围孤树半心存。 应是无机承雨露,却将春色寄苔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野外大火燃烧树枝,水冲洗树干根部,这棵孤独的大树虽然只剩下半个树心,却依然顽强的活着。它似乎并不依赖雨水滋润,只是静静的将春天的景色寄托在青苔上。
去完善
释义
野火:野外之火。此处指大火烧毁了树木的枝叶。 洗根:用河水冲洗树干根部。 数围:指树干的周长。 孤树:单独的一棵树。 心存:树心存在,即树干还未完全被烧毁。 无机:没有生命的东西。 承雨露:接受雨露的滋润。 苔痕:苔藓的痕迹。
去完善
赏析
《拟古咏河边枯树》这首诗意象鲜明,通过描绘河边的枯树形象,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深沉的感伤之情。诗句中的“野火烧枝水洗根”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使得这棵大树饱受磨难,但即使如此,它依旧保持着生机。“数围孤树半心存”表现了尽管树木遭受重创,依然保有坚韧的生命力。 诗人通过这两句词展示了自然界的无情以及生命的顽强。接下来,“应是无机承雨露”点明了尽管枯树不能像其他正常生长的树木一样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却依然可以通过苔藓等生物展现出生机,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这首诗的主题可以理解为:虽身处困境,但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通过对河边枯树的描绘,诗人传达了逆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古咏河边枯树》是唐代诗人长孙佐辅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河边的枯树在春天来临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也就是公元7世纪到8世纪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长孙佐辅的人生经历了不少波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成功。这使他不得不回到家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盛世末期,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长孙佐辅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思考。 在这首《拟古咏河边枯树》中,长孙佐辅通过对河边枯树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他认为,虽然树木在春天来临时会重新发芽,但它们的生命终究有尽头。这种观点反映了他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人类应该珍惜自然赐予的一切,与自然和谐共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