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史

标题包含
读史
鬼书报秦亡,天地亦云闭。赤龙吟大野,老母哭白帝。 苍苍无白日,项氏徒先济。六合已姓刘,鸿门事难制。 坑降嬴政在,衣锦人望替。宿昔见汉兵,龙蛇满旌棨。 始矜山可拔,终叹骓不逝。区区亚父心,未究天人际。 萧张马无汗,盛业垂千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鲍溶,字德源,唐朝时期文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与韩愈、张籍等人交往密切。 鲍溶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鬼书预言秦灭亡》:鬼神传递着秦国即将灭亡的信息,整个天地仿佛都为之变色。红龙的呼声响彻在大地上,而白帝之母则为此痛哭。那苍茫的天空没有阳光普照,只有项羽孤独地率先渡河,但此时天地已为刘邦所主宰,鸿门宴的事变让项羽无法控制局面。秦始皇嬴政依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对即将来临的厄运浑然不觉。突然间,汉军出现在眼前,战旗上满是龙的图案,那是汉室即将崛起的征兆。一开始,他尚自矜胜券在握,最终却只能感叹自己的坐骑已经不再勇往直前。那个焦急万分、智慧出众的亚父范增,始终无法参透天道人事的奥妙。那些刚毅果决的将士们虽然身经百战、汗流浃背,但他们开创的伟大事业将被后人传颂千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鬼书:即指赵高矫造秦始皇赐死公子扶苏的诏书。 2. 赤龙吟大野:赤龙,意指刘邦。大野,此处代指彭城。 3. 老母哭白帝:指项羽之母因哀痛而哭。 4. 苍苍无白日:指楚地尚未明亮。 5. 项氏徒先济:指项羽虽提前渡江,但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6. 六合已姓刘:指汉朝建立,四方归顺。 7. 鸿门事难制:指范增在鸿门宴上未除掉刘邦,导致事态失控。 8. 坑降嬴政在: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 9. 衣锦人望替:指民众期望刘邦能取代秦朝的统治。 10. 宿昔见汉兵,龙蛇满旌棨:形容汉军旗帜飞扬,声势浩大。 11. 始矜山可拔,终叹骓不逝:指刘邦起初自夸可以将大山拔起,最终却只能感叹乌骓马不能迅速离去。 12. 区区亚父心,未究天人际:意指范增虽尽心尽力辅佐项羽,但最终无法改变天意。 13. 萧张马无汗,盛业垂千世:指西汉功臣萧何、张良功勋卓著,使汉朝伟业流传后世。
去完善
赏析
《读史·鲍溶》一诗,以磅礴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一个由秦始皇到项羽,刘邦的秦汉交替的场面。诗人将历史解读为苍茫而深沉的故事,饱含着人性的智慧与自然的冥冥之力。他借古讽今,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警示人们要关注人事间的和谐共生,追求持久的和平与繁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834年,晚唐著名诗人鲍溶写下了这首诗《读史》。这是一首抒发感慨和警示后世之作,以历史为镜,照出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晚唐正处于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之中。这一时期的统治者荒淫无度,无视民众的痛苦,使得社会矛盾激化。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鲍溶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 鲍溶的个人经历也是他创作此诗的重要动力之一。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这也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的矛盾和问题。鲍溶在诗中将个人的遭遇融入到对历史的思考中,以此警示人们要吸取历史教训,正视现实问题,避免重蹈覆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