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荔枝

标题包含
荔枝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 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谷(851年-910年),字守愚,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他的籍贯是江西宜春,出生于书香世家。 郑谷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59年)中进士,历任京兆尉、都官郎中等职务。他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曾因为直言不讳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从前有谁互相爱恋,在骊山遇见杨贵妃。本来生在远方就是让人可惜的事,看见她的美貌就更加感到忧虑。她在傍晚时分就像红色的晚霞一样美丽,晴天时连瘴气弥漫的阳光都似乎逊色三分。南方的偏远地区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为了她我甚至忘记回家。
去完善
释义
1. 平昔:平常,往常 2. 骊山:山名,位于陕西省临潼区一带。 3. 贵妃:指唐玄宗的妃子杨玉环。 4. 生处远:生长的地方远离长安。 5. 愁见:担心看到;唯恐看到。 6. 红霞:红色的彩霞。这里指荔枝的颜色。 7. 晴欺瘴日威:晴朗的天气使瘴气消散。 8. 南荒:指南方荒蛮之地,此处指荔枝产地。 9. 为尔:为了你;为你。
去完善
赏析
《荔枝》这首诗是郑谷通过对荔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诗中,郑谷以“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开篇,将荔枝与杨贵妃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荔枝在人们心中的珍贵地位。接着,诗人用“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来形容荔枝的生长环境和采摘的困难,突显了荔枝的难得之处。 接下来的两句,“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则是对荔枝果实的赞美,描述其色泽艳丽如红霞,晴天时又具有驱散瘴气的威力,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美丽和价值。最后两句“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热爱,使得他在面对南荒地区的美景时,也因荔枝而流连忘返。 全诗借物抒情,通过描写荔枝的形象特点及生长环境,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荔枝》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大约公元9世纪左右。诗人郑谷(851-910年)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丽婉约,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这首《荔枝》就是他以荔枝为主题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在郑谷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然而,荔枝作为一种南方特产水果,因其色泽鲜艳、味道甜美而受到人们喜爱。郑谷在诗中将荔枝比喻成红衣女子,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外观和口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郑谷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繁荣与衰落,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注。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通过对荔枝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虽然生活在动乱的年代,但他的诗歌却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