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月
黄叶舞碧空,临水处、照眼红苞齐吐。
柔情媚态,伫立西风如诉。
遥想仙家城阙,十万绿衣童女。
云飘缈,玉娉婷,隐隐彩鸾飞舞。
樽前更风度。
记天香国色,曾占春暮。
依然好在,还伴清霜凉露。
一曲阑干敲遍,悄无语。
空相顾。
残月淡,酒阑时、满城钟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黄落叶翩翩起舞于蓝天之下,临近水面之处,明媚的红花争相开放,熠熠生辉。它们姿态柔美,站立在风中低诉心事。不禁想起那仙家的城市,有十万身着绿衣的少女。云朵悠悠飘荡,玉砌仙子亭亭玉立,隐约间有彩鸾翩跹舞动。我在宴席之前展现出风度和气质。回想起昔日国色天香的芳华,曾在春末盛放。如今依然美好,伴随着清凉的寒露。一首曲子演奏完毕,倚栏望月,默默无言。互相凝视,终究只是虚无。月亮渐渐暗淡,酒席将散之时,满城的钟声响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芙蓉月:即荷花。这里是指南宋诗人赵以夫的《芙蓉月·黄叶舞碧空》一词牌。
2. 黄叶舞碧空:描述树叶在风中飞舞的景象。
3. 临水处:靠近水源的地方。
4. 红苞:指荷花的红色花瓣。
5. 柔情媚态:形容荷花的柔美姿态。
6. 伫立西风:指荷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
7. 仙家城阙:指神仙居住的宫殿。
8. 十万绿衣童女:指众多仙女。
9. 云飘缈,玉娉婷:形容仙女们飘逸的姿态。
10. 彩鸾飞舞:描绘仙女们翩翩起舞的场景。
11. 天香国色:形容荷花的香气和美丽。
12. 春暮: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13. 依然在好:指荷花仍然美好。
14. 清霜凉露:形容秋天气候凉爽。
15. 一曲阑干敲遍:形容多次弹奏琵琶等乐器。
16. 悄无语:形容演奏结束时安静的氛围。
17. 相顾:相互看着对方。
18. 残月淡:描述月亮将要落下的景象。
19. 酒阑时:喝酒接近尾声的时候。
20. 满城钟鼓:形容全城敲响钟声和鼓声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表达诗人思绪的词作。上阕通过“黄叶舞碧空”的景象,展现出秋天的氛围;随后又描绘出“红苞齐吐”的芙蓉花盛开景象,为画面增添了色彩。接下来,用拟人手法写出芙蓉花的“柔情媚态”,以及其“伫立西风如诉”的形象。下阕中,诗人借助“仙家城阙”和“十万绿衣童女”等意象,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彩鸾飞舞”的画面也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词人在结尾处写道:“残月淡,酒阑时、满城钟鼓。”表达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望着天空中的残月,聆听着全城响起的钟声和鼓声,心中充满感慨之情。整首词从多角度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丰富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芙蓉月》是南宋词人赵以夫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此时的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内部矛盾等问题依然突出。
在创作这首词时,赵以夫正身处朝廷,担任监察御史一职。他亲眼目睹了南宋社会的种种弊端,对民生疾苦深感同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在政治上并未能有所作为,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段时间里,赵以夫与其他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共同探讨文学创作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深受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的影响,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外,赵以夫还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如这首《芙蓉月》就展现了他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