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弦改南薰曲自调,萦回小篆水沉消。
叶舟自打窗前过,只有杨花度小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琴声转换成柔和的乐曲自我调节,如同小篆体的水流动逐渐消逝。
一叶扁舟从窗前划过,只有柳絮飘过小桥。
去完善
释义
1. 南薰:指南方的温暖之气,这里指立夏时节的暖和天气。
2. 小篆:指水流回旋形成的漩涡状纹理。
3. 水沉:一种香料名,又称沉水香,常用于熏香和入药。
4. 叶舟:指轻快的小船。
5. 杨花:即柳絮,因杨柳树种容易生长,故有此别称。
6. 小桥:指立在溪涧上供人行走的木桥或石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夏日的一些景象,诗人通过“弦改南薰曲自调”和“萦回小篆水沉消”两句描绘出了立夏时节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悠扬的意境。诗中的“叶舟自打窗前过,只有杨花度小桥”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立夏时的生活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整首诗充满了宁静、和谐的气息,让人陶醉于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夏》是南宋诗人释居简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年-1200年),这是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释居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在政治上深受压迫,但在文学创作上却富有成果,形成了许多流派和风格。
在释居简的生活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南宋的变革与挑战。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对国家政治、社会民生有着深刻的关注和体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描绘了立夏时节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俗,表达了他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在这首《立夏》诗中,释居简通过对立夏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体悟。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释居简作为一个文人的家国情怀,以及他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思考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