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护国寺
积雨长涂淖,禅房卧枕书。
松风醒耳目,梅雨上衣裾。
误著谢公屐,宁宜仲举舆。
前山聊细数,何事拥犀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持续多日的雨天泥泞了道路,我在禅房里躺着读书。
松风让我精神一振,而梅雨湿润了我的衣衫。
我不小心穿上了谢公的木屐,这可不适合乘车出行。
随意数一数前方的山峰,何必带上一把犀利的武器呢?
去完善
释义
1. 积雨:持续不断的雨水。
2. 长涂:漫长的道路。
3. 淖:烂泥。
4. 禅房:僧侣的住房。
5. 卧枕书:睡觉时枕头下的书籍。
6. 松风:松林间的风声。
7. 耳目:视听感官。
8. 梅雨:江淮一带初夏时期多雨的气候现象。
9. 上衣裾:指衣物被雨水沾湿。
10. 谢公屐:东晋名士谢灵运所设计的木屐,适于山水间行走。
11. 宁宜:不适合,不适宜。
12. 仲举舆:一种大型的乘用车辆。
13. 前山:前面的山峦。
14. 聊:姑且,暂时。
15. 细数:详细计数。
16. 何事:为什么。
17. 拥犀渠:执掌兵权的意思。犀渠是犀牛皮制成的盾牌,这里代指兵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夜宿护国寺时所见所感的诗。首先,“积雨长涂淖”描绘了连绵不绝的雨季,使道路泥泞不堪。而诗人选择在此环境中投宿在护国寺中,显示了其对环境的适应力和生活的达观态度。
其次,“禅房卧枕书”展现了诗人虽然生活艰辛,但仍保持乐观的心境,以读书为乐。接下来的“松风醒耳目,梅雨上衣裾”则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声响与物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坚定的信念。
然后,“误著谢公屐,宁宜仲举舆”诗人以谢灵运和陆机的典故,通过对比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心态和对未来的期许。谢灵运的诗歌描绘山水风光,反映了他逍遥自得的出世思想;而陆机则主张积极入世,实现自己的抱负。这里暗示出诗人不愿过于沉溺于消极避世的隐逸生活,仍盼望能有扬名立万的机会。
最后,“前山聊细数,何事拥犀渠”描绘了诗人遥望山景,心事重重,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此处的“犀渠”是古代的一种犀牛皮制成的盔甲,暗指国家的防御。诗人表达了他关心国家安危、忧虑民生疾苦的情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众深深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夜宿护国寺》,是唐代诗人李洪的一首五言律诗。据史料记载,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在那个时候,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李洪作为一名文人墨客,人生际遇颇有些曲折。他早年因才学出众而受到朝廷的重视,但随着战乱的爆发,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故。他曾被迫离家避难,经历了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夜宿护国寺》。
在诗歌中,李洪描绘了自己夜宿护国寺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他在诗歌中写道:“夜深钟声远,独步绕禅堂。山影横窗卧,星河入枕凉。”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中失去的美好家园的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