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和

标题包含
再和
诗将曾持造化权,何须功业勒燕然。 生涯书外都无物,兴味壶中别有天。 君解扁舟帆五两,我惭佳客履三千。 吾皇贵老多优赐,好乞湖山不计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人曾经掌握过创造的力量,何须以功勋镌刻在燕然山呢。生活除了书本之外并无其他,而在酒壶之中却别有洞天。你可以扬帆独驾轻舟,而我则愧于没有像样的鞋子来拜访宾客。我们皇帝尊敬老人并给予诸多优待,我希望能在美丽的湖泊与山川之间悠闲度日。
去完善
释义
"诗将曾持造化权":这句诗赞美诗人具有掌控自然的能力。其中"造化权"是指主宰自然变化的力量。 "何须功业勒燕然":这句话意味着并不需要功勋来纪念自己。其中"燕然"指的是燕然山,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境内,东汉名将窦宪在此大破北匈奴,并刻石记功。 "生涯书外都无物":表示诗人的生活除了诗书以外别无他物。 "兴味壶中别有天":指在读书的趣味之外,还有其他让人产生兴趣的事物。"壶中别有天"语出明代胡宗憲《游大明寺》诗:“閒向经台对虎溪,偶穿禅室问尼栖。乾坤日月壶中别,震泽风涛望眼迷。” "君解扁舟帆五两":形容朋友的离去像乘坐着小舟扬帆远航。其中"五两"是古代测风的设备,用五两丝线系着羽毛制成的小球悬挂在桅杆上,用来测量风向和风速。这里借代船帆。 "我惭佳客履三千":表示自己作为主人招待不周。其中"履三千"出自《礼记·王制》:“诸侯之祭,牲牛,祭酒,烈士履一,戟者屡二,楯者屡三。”原意指鞋子数量众多,这里借代客人众多。 "吾皇贵老多优赐":表达对皇帝的尊敬和对老年生活的期望。其中"贵老"尊奉老年之意。"优赐"指皇帝对年老臣子的优厚待遇。 "好乞湖山不计年":表示希望自己能在山水之间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起笔颇有气势,诗人借诗将(即诗人自己)自比,以“曾持造化权”展示其才能与自信。接下来用“何须功业勒燕然”表达了对功名态度的洒脱,强调自己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价值。 颔联则通过“生涯书外都无物,兴味壶中别有天”来表达对诗书以外世事的不关心,以及对诗书世界的沉迷热爱。这种追求精神生活超脱世俗的态度在颈联得以深化:诗人以“君解扁舟帆五两,我惭佳客履三千”表达了自己宁愿选择小船悠悠前行的生活,而不愿随波逐流追求世俗名利。 尾联“吾皇贵老多优赐,好乞湖山不计年”则是对皇帝礼遇的感激及对归隐生活的期待。作者以此表达自己淡泊明志、不慕荣利的心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事业不屑一顾的态度,以及其对精神世界享受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是南宋诗人杨杰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转折点,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在创作《再和》时,杨杰正身处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中。他是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危机深感忧虑。他曾参与抗金斗争,但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使他失望。在这一时期,他的生活充满波折,曾一度隐居山林,后又出山参加抗金斗争。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这一时期的南宋文学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抨击腐败现象。杨杰深受这些文人志士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