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沈尚书墓
履声推早达,日燕自林泉。
浮世若无死,贵人真是仙。
从容将八袠,掩忽便千年。
墓上青松合,丰碑竟不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过沈尚书墓》是明代诗人黄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履声:指官员赴任时所踏的官阶。
2. 推早达:谓仕途顺利,早早地升了官。
3. 日燕:日常宴饮之事。
4. 浮世:即尘世,世间。
5. 贵人:地位显贵的人。这里指沈尚书。
6. 八袠:八十岁,此指长寿。
7. 掩忽:消失迅速的样子。
8. 墓上青松合:墓上松树长势繁茂。
9. 丰碑:墓碑。
10. 不镌:未镌刻文字,意指其墓志铭尚未刻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沈尚书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生死、功名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首联以“履声推早达”来形容沈尚书早年就崭露头角,平步青云;而“日燕自林泉”则描绘了他晚年归隐山林的惬意生活。颔联通过假设“若无死”和“真是仙”来表达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成仙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颈联则以“从容将八袠”和“掩忽便千年”来表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进一步强调人生的虚幻。尾联则通过对墓碑上青松的描绘,以及对丰碑未刻字的现象进行感慨,表达了对沈尚书淡泊名利的赞美。整首诗在抒发对沈尚书的崇敬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深感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沈尚书墓》是明代诗人黄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即公元1640年左右。这是明朝晚期的动荡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发,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其次,关于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黄简(1572-1643),字刚中,号澄斋,浙江义乌人。他在明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历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南京礼部主事、礼部郎中、太常寺少卿等职。黄简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因触怒权臣而被贬谪。在明朝末年,他积极参与抗清斗争,后因病去世。
最后,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明朝末年,宦官权力膨胀,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严重。与此同时,民间饥荒和流寇问题日益严重,民众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良知的官员如黄简等人为民生疾苦担忧,为国家前途忧虑。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未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这首诗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