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画楼濒水翠梧阴。
清夜理瑶琴。
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
当时不道春无价,幽梦费重寻。
难忘最是,鲛绡晕满,蟫锦香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临水的楼阁,掩映在翠绿梧桐的树荫下。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在整理瑶琴。
窗外风雨交加,透过窗帘还能感受到那烟雾笼罩的月色,一切都在牵动着我的心。
当时没有意识到春光的无价,现在要寻找那个幽梦却已经很难了。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沾满泪水的鲛绡,还有那沉淀着香气如织锦般的回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画楼:指雕绘华丽的楼阁,此处为诗人的住所。
2. 濒水:临近水面,表示位置。
3. 翠梧:绿色的梧桐树,用以表现居所环境的优美。
4. 清夜:清静的夜晚。
5. 理瑶琴:抚弄瑶琴,瑶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用以表现诗人的雅趣。
6. 打窗风雨:形容风雨拍打窗户的情景,表现出环境的动乱不安。
7. 逼帘烟月:烟雾弥漫的月光映照在窗帘上,形容夜景之美。
8. 春无价:春天美好而难以用金钱衡量。
9. 幽梦:深藏在心中的梦想或愿望。
10. 费重寻: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寻找。
11. 鲛绡:一种传说中美鲛人织的丝绢,常用来象征泪痕。
12. 晕满:形容泪水沾染的痕迹。
13. 蟫锦:一种精美的丝织品,暗含华贵与珍稀,这里借喻感情之深挚。
14. 香沉:香气浓郁的意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眼儿媚》描绘了作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弹琴的情景。开篇便以"画楼濒水翠梧阴"两句点出时间与地点,画中楼临水而建,翠梧树影婆娑,为整幅画面注入了浓厚的诗意。接下来的“清夜理瑶琴”则描绘了作者弹奏瑶琴的画面,这一句既写出了时间(清夜)又暗示了主人公的情绪——静谧而悠远。
接下来诗人继续刻画周围的环境:"打窗风雨,逼帘烟月"。这两种自然现象从侧面突显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绝,营造出一种沉静、宁谧的氛围。同时这两句也体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风雨和烟月虽然常见,但在他的眼中却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了他"种种关心"的对象。
下阕转向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当时不道春无价",这句回顾了他过去未曾意识到春天的美好,错过了许多珍贵的时光。紧接着"幽梦费重寻",写出了寻找那些错失的美好时刻的艰难。最后两句"难忘最是,鲛绡晕满,蟫锦香沉"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诗人心中难以忘怀的回忆,那美丽的鲛绡上沾满了泪水,沉香的锦绣中散发着温馨的香气。
整首词结构紧凑,用词精炼,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环境和内心世界的精细刻画,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眼儿媚》是明代诗人黄简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初年,即公元1368年至1644年间。这个时期的中国历史背景十分复杂,明朝刚刚建立,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但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尖锐。
黄简在这个时期的经历颇为波折。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然而,他的命运多舛,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中举,这对他的信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在经历了多次挫折之后,他终于认清了现实,放弃了功名,转而致力于文学创作。
在这段时间里,黄简深入了解了民间的疾苦,看到了社会的诸多弊端,这使他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开始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他的作品也因此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对民间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这首《眼儿媚》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哀愁之情,实际上是在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忧虑。通过这位女子的形象,黄简传达了当时民众在生活困境中的无奈和挣扎,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