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荆江游子
冲风逐飞云,庭叶纷坠槁。
荡子久不归,佳人坐中老。
萧萧楚山晚,湛湛江水流。
经从望夫石,那得不回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冲风:指强烈的暴风。
2. 逐:追逐、跟随。
3. 飞云:高空中的云朵。
4. 庭叶:庭院中的树叶。
5. 纷坠槁:纷纷掉落枯黄。
6. 荡子:指离家远游的人。
7. 归:回家。
8. 佳人:美丽的女子,这里指游子思念的妻子。
9. 坐中老:在等待中度日如年,人渐老去。
10. 萧萧:风声。
11. 楚山:位于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山脉。
12. 湛湛:清澈透明的样子。
13. 江水流:江水奔流不息。
14. 经从:经过。
15. 望夫石:传说为一位妇女盼望丈夫归来而化成的大石头,位于长江沿岸。
去完善
赏析
《招荆江游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黄简的一首五言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冲风、飞云、庭叶等,来表达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运用“荡子久不归”和“佳人坐中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游子不归的忧虑和对佳人孤独衰老的同情。
诗中的“萧萧楚山晚,湛湛江水流”两句,以夕阳下的楚国山水为背景,通过对江水缓缓流淌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的思绪随着诗人的笔触飘向远方。这种手法在诗歌中被称为“寓情于景”,即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最后两句“经从望夫石,那得不回头”则借用了古代望夫石的传说,表达了对游子早日归来的期盼。望夫石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象征,代表了妻子对离家远行丈夫的思念和盼望。这两句诗既有神话传说的色彩,又富有生活气息,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招荆江游子》是唐代诗人黄简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诗中,黄简以呼唤江边的游子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漂泊游子的关怀之心。这首诗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感慨。
这个时期,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志士被迫离开家乡,四处奔波。黄简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在这首诗中,他以“荆江游子”自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黄简的作品往往流露出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也有关注民生疾苦的社会诗。这首《招荆江游子》就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