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武昌南楼
十万鳞鳞俯绣甍,拂云自旧侈峥嵘。
江趋座右双流合,山入屏闲八字横。
祢史醉魂荒树远,庾郎尘骨古苔生。
兴来朗拍栏干立,不必重骑碧海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武昌:现指湖北省武汉市的一部分。古代武汉称为夏口,三国时期孙权在此筑城,取“因武而昌”之意,改称武昌。
2. 南楼:位于武汉市的武昌区,是黄简所登上的一处著名景点。
3. 鳞鳞:形容高楼众多,如鱼鳞般排列整齐。
4. 绣甍:形容建筑物华美。
5. 拂云:靠近云端。
6. 旧侈:曾经繁华的景象。
7. 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8. 江:长江。
9. 座右:座落在右侧。
10. 双流合:长江与汉水在武汉汇合为“两江汇流”的景观。
11. 山:龟山、蛇山两座山峰,分别位于长江、汉水两岸。
12. 屏闲:屏风似的群山。
13. 八字横:形容山脉横向展开的形状,如同“八”字。
14. 祢(mí)史:指南朝诗人谢朓,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曾在这里饮酒赋诗,留有《夜泊牛渚怀古》等名篇。
15. 醉魂:醉酒后的精神。
16. 荒树:指岁月沧桑的古树。
17. 庾(yǔ)郎:指南朝诗人庾信,晚年曾任南昌刺史。
18. 尘骨:尘土中的遗骨,喻指死去的古人。
19. 古苔生:古老的青苔生长在地面上。
20. 兴来:兴致起来时。
21. 朗拍栏干立:朗声拍打着栏杆站立。
22. 不必重骑碧海鲸:不需要再次骑着巨鲸游弋于大海。比喻不用追寻古人的足迹,也可以有自己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武昌南楼壮丽景色的诗。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如“十万鳞鳞”、“拂云自旧”等,展现了南楼的宏伟壮观。同时,通过对江水、山峦的描绘,诗人还描绘了南楼周边的美丽风景。在欣赏这些美景时,诗人联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如祢衡、史可法、庾信等,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豪放的心情,认为不需要再借助神话传说(如骑鲸)来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热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武昌南楼》是南宋诗人黄简创作的一首描绘登临怀古的诗歌。这首诗具体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时值南宋偏安江南,政权稳定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黄简身处南宋政局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依旧担忧国家命运。他虽未参与实际政治事务,却在诗文中抒发家国情怀,表现出了他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正值南宋与金国关系相对缓和的时期,金世宗推行“内修政理、外守封疆”政策,使得北方金国边疆稳定。然而,金国依然对南宋保持军事压力,使南宋朝廷长期处于忧患之中。在这一时期,北宋灭亡后的遗民陆续北上中原,逐渐融合成为汉族的一个新支系。这一现象也引起了黄简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