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第一青原阶级颂

标题包含
第一青原阶级颂
无见顶露云攒急,劫外灵枝不带春。 那边不坐空王殿,争肯耘田向日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抬头不见云端积压的乌云翻滚,世界之外的灵气仿佛带着盎然春意。在这超凡脱俗的地方没有空虚的王殿,人们争相耕作,向阳而生。
去完善
释义
"青原阶级颂":青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这里曾经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祖庭,石阶的起点是山门前的溪流,尽头则是净居寺的山门。 "青原阶级"寓意着修行的境界,一步步向上攀登。 1. “无见顶露云攒急”:意指青原山的主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在山顶周围,让人无法看到其顶峰。 2. “劫外灵枝不带春”:劫,佛教中的世界成坏的过程;灵枝,佛教用语,指的是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手杖,这里用来比喻佛性、灵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在生死轮回之外,但灵性依然存在,并得到锻炼和提升。 3. “那边不坐空王殿”:空王殿,指的是佛教寺庙大雄宝殿,这里指代的是佛教信仰的核心。这句话意味着,即使不去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也能达到心灵的解脱。 4. “争肯耘田向日轮”:“争肯”,表明一种转折关系,即即使。“日轮”,太阳的意思,这里借指阳光。整句话的含义是,一个人即使愿意放弃世俗的享乐去从事辛苦的农耕,也不愿意背离内心的信仰。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禅意的诗。首先,“无见顶露云攒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山顶云雾缭绕、翻涌激荡的景象,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巅之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而“劫外灵枝不带春”则暗示了超越世俗纷争之外的超脱境界,以自然的灵气传达出禅宗的意境。接着,“那边不坐空王殿,争肯耘田向日轮”这两句诗句,通过比喻空王殿(即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和田间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热爱和对禅意人生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原颂》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当时杜甫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被贬谪到偏远的华州担任司功参军,生活困苦。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环境动荡不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国家陷入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他在《第一青原阶级颂》中通过对青原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