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
一带天分南北限,两眉烟锁古今愁。
却思太白惊人句,影入平羌江水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带天然的分割了南北方的界限,两边的眉头都被历史遗留的哀愁所缠绕。突然想起李白那句惊人的诗句,那倒影映在平静的江水中,缓缓流淌。
去完善
释义
注:
1. 峨眉山:中国四川省的一座名山,位于乐山市境内。
2. 一带天分南北限:这里指峨眉山像一条带子分隔了南方和北方。
3. 两眉烟锁古今愁:这句以人的眉毛比喻峨眉山,表达出从古至今的哀愁情绪。
4. 太白: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5. 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引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的“影入平羌江水流”,其中“平羌”为古县名,在今四川省彭山县东北,嘉陵江上的支流青衣江从这里经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雄伟壮丽的景色和诗人深厚的历史感慨。首句“一带天分南北限”以地理界限比喻国家江山,展现出峨眉山作为南北方分界线的地理特征。次句“两眉烟锁古今愁”则以自然景物比喻人类历史的厚重与沧桑,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古往今来人们的同情。
三、四句“却思太白惊人句,影入平羌江水流”则借用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名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进一步展现峨眉山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才情的敬佩和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崇。整首诗以地理、历史、文化的视角展现了峨眉山的美景,流露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峨眉山》是南宋著名诗人吴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峨眉山的雄伟壮观和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公元1189年,吴渊在四川担任宣抚副使期间,游览了峨眉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篇。当时,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入侵,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吴渊看到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内心涌动着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同情。
吴渊生活在南宋晚期,这个时期政治腐败、军事疲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吴渊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爱国情怀,他关心国家大事,体恤百姓疾苦,用自己的诗歌作品传达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切。
在这首《峨眉山》中,吴渊通过对峨眉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志士,在国家危难之际,勇敢地肩负起历史使命,用诗歌为民众呐喊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