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袁升之游海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 其一

标题包含
次韵袁升之游海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 其一
山茶两本上连空,叠叶栖枝占佛宫。 雀尾有金输绀碧,鹤头无火让殷红。 优于峡茗称呼异,劣与梅花气候同。 谁识诸天雨花外,道人宴坐雪霜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茶花长在寺庙里,枝条上铺满绿叶。 金色雀尾(指花朵)如绀碧宝石般闪耀,鹤头(指花朵)像火焰般殷红。 品质比峡茶好,但与梅花的天气相仿。 谁知道在雨雪风霜之外,有道人在休憩呢。
去完善
释义
1. 海云寺:位于浙江嘉兴南湖之滨的一座古刹,现名海云禅寺。 2. 鸿庆院:海云寺内的一处建筑,用以供奉佛像和举行法会。 3. 蒲瀛:作者名,生平不详。 4. 山茶:又称茶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瓣多呈红色、粉色或白色。 5. 雀尾:指雀舌茶,一种茶叶品种,形状细长如鸟雀的尾巴。 6. 金输:比喻雀舌茶的色泽金黄。 7. 绀碧:深蓝色。这里形容雀尾茶的颜色。 8. 鹤头:指鹤顶红,一种戏曲表演中的化妆技巧,用红粉涂抹在演员的前额中央,形似丹顶鹤的头顶。这里用来形容山茶的红色花瓣。 9. 火让:犹言“不让”。 10. 于峡茗:于指代峡州(今湖北宜昌地区),茗指茶叶。这里是说峡州的茶叶品质优良。 11. 优与:优于。 12. 诸天:佛教用语,指天神。 13. 雨花:佛教故事中,释迦牟尼讲经时,天上降下花朵。这里借指佛法的传授。 14. 道人:修道的人,此处指僧人。 15. 宴坐:安闲静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蒲瀛眼中的山茶花。开篇两句点出山茶的种植位置和背景环境,它生长在寺庙的佛宫之中,高高耸立,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姿态。接下来的诗句则分别描写了山茶的叶片、花朵以及茶花的颜色特点。雀尾状的叶片使山茶树增添了一丝生动感,而鹤头般的花朵则展现出鲜艳的红色,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将山茶花的形态和色泽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第五句和第六句中,诗人将山茶与茶叶和梅花进行了对比。虽然茶花的香气和茶叶类似,但品质上还是有所不同;尽管它和梅花有着相似的环境适应性,但在季节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比较旨在揭示山茶花的特性,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欣赏山茶花时的感想。在这漫天飘雪的季节里,谁能想到在寺庙之外,还有这么美丽的花儿盛开呢?这景象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并不常见,但对于诗人来说,却是他心中最美的风景。这里,诗人表达了他的独特视角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心境的投射——他如同那株傲立在风雪中的山茶一样,坚韧不屈,心怀信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韵袁升之游海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 其一》,作者是宋代诗人蒲瀛。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宋朝(960-1279年),具体年份无法确定,但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推测是在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或宋徽宗(1100-1126年在位)时期创作的。 在这个时期,作者蒲瀛生活在一个相对繁荣的社会环境。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并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他与袁升之交情甚好,曾多次结伴出游,共同欣赏美景。这首诗就是他们一起游览海云寺鸿庆院时,蒲瀛为赞赏盛开的山茶花而作的。 当时社会,寺院文化盛行,人们常常聚集在寺庙里交流思想、品鉴艺术。海云寺和鸿庆院都是当时的著名寺庙,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探访。茶花作为一种美丽的花卉,象征着友谊、热情和真爱,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因此,蒲瀛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茶花的赞美,表达了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