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袁升之游海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 其六
花发今年喜不空,遨头肃客上萧宫。
雪残千嶂犹连白,风引双旌欲鬭红。
他日勋名三事在,先春和气万家同。
等闲草木蒙湔祓,况入寻常顾盼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年的花儿开得特别好,我们邀请客人一起登上萧瑟的宫殿。尽管雪已消融,群山依然显得苍白;风儿轻拂,引领着旗帜飘扬如红霞。来日的功勋、名誉和事业都与春天的温暖、生机相同。寻常的草木都能得到洗涤和关爱,更何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关注与照顾呢。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这是一种诗词创作的方式,即按照原诗的韵律和格式来创作新的作品。这里指的是作者根据袁升之的海云寺鸿庆院山茶诗作,进行唱和的作品。
2. "蒲瀛":南宋诗人,字南洲,号震泽先生,生卒年不详。
3. "遨头":指主人,此处指海云寺的主人。
4. "肃客":在古代,主人为了表示敬意,会在宾客到来时引导他们进入。
5. "萧宫":即寺院,萧通“削”,意为削减世俗繁华,保持清净。
6. "千嶂":连绵的山峰。
7.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代指官员。
8. "闘红":使红色更加鲜艳,这里形容风吹过花朵,使得花朵更加鲜红。
9. "他日勋名三事在":这句的意思是,未来的功勋和名誉都将集中在三件事上。这里的“三事”具体指什么需要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理解。
10. "先春和气万家同":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的气息和和平安宁的气氛将传遍千家万户。
11. "等闲草木蒙湔祓":这句话的意思是,平常的草木都会得到洗涤和净化。"湔祓"意为洗涤和净化。
12. "况入寻常顾盼中":更何况是在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欣赏中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览海云寺鸿庆院时看到的美丽山茶花。首句“花发今年喜不空”表明今年的花开得十分茂盛,让诗人感到欣喜。接着的“遨头肃客上萧宫”则展现出诗人和友人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游览之地。
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述了山茶的美丽。“雪残千嶂犹连白”写的是尽管雪已经融化了一部分,但山脉仍然被白雪覆盖;“风引双旌欲鬭红”则是形容山茶花在风中摇曳生姿,仿佛要与飘扬的红旗争艳。
同时,诗人还暗含了对友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他日勋名三事在”意味着他们的友情、诗歌创作以及事业都将成为一段佳话;“先春和气万家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春天提前到来,带给千家万户的祥和气氛。
最后两句“等闲草木蒙湔祓,况入寻常顾盼中”则是诗人在观赏山茶花时的感想:即使平凡的草木也能因春天的滋润而焕发生机,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备受关注和关怀的人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袁升之游海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 其六》是南宋诗人蒲瀛所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蒲瀛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前途,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次韵袁升之游海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 其六》。
在诗中,蒲瀛通过对海云寺鸿庆院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他也通过山茶花的盛开和凋谢,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这种对生命和自然的哲理性思考,体现了蒲瀛作为文人的独特视角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