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呪土寺西台
偶到城西寺,人言呪土坟。
夕阳台半出,秋草径才分。
地下无红粉,天边有碧云。
徘徊追往事,风急叶纷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尔来到城西湖边的寺庙,人们都说那里有传说中能实现愿望的土坟。夕阳下的阳台若隐若现,秋天的小径上杂草丛生。墓地里没有美丽的女子,只有天边的碧云。我在这里徘徊追忆往事,风儿吹过,叶子纷纷飘落。
去完善
释义
1. 呪土寺:位于山西长治的佛教寺庙。
2. 蒲瀛:唐朝诗人,生平不详。
3. 偶到城西寺:偶然来到城西门外的寺庙。
4. 人言呪土坟:有人说是咒土墓的地方。
5. 夕阳台半出:夕阳下的露台刚刚露出一半。
6. 秋草径才分:秋天的草丛小路刚刚能分辨出来。
7. 地下无红粉:指墓葬中并无女子陪葬。
8. 天边有碧云:远处的天际有碧蓝的云朵。
9. 徘徊追往事:徘徊流连以追寻过去的回忆。
10. 风急叶纷纷:形容风很大,树叶随风飘落。
去完善
赏析
《游呪土寺西台》是一首描绘诗人游览寺庙景色的诗作。诗人用“偶到”一词表达了自己偶然来到城西寺庙的情景,以及听到人们谈论这里曾是呪土的坟墓。接着,诗人以“夕阳台半出,秋草径才分”描绘了夕阳下寺庙的景象,表现了秋天时分的景象。
然后,诗人通过“地下无红粉,天边有碧云”来表达对过往的回忆和感慨,并借此表达出生活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最后,诗人以“徘徊追往事,风急叶纷纷”描述自己在风急叶落中追忆过去的故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所持有的豁达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呪土寺西台》是唐代诗人蒲瀛创作的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唐代的诗歌艺术达到了高峰,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创作这首诗时,蒲瀛正处于中年阶段,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对自然和人世的感悟深刻。他曾多次游历全国各地,欣赏过许多美丽的山水景色。这次游呪土寺西台,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寺庙风光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佛教在唐朝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都喜欢游览寺庙,欣赏佛教艺术。同时,唐朝的山水画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画家开始尝试用笔墨描绘山水的美丽。这些时代背景都为蒲瀛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