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司门成之新居
何必山巅共水涯,闲心幽远此相宜。
喧无车马红尘少,乐有琴书白日迟。
晴槛倚风初柳处,夜灯听雨正蛙时。
客来试问功名事,已付功名与酒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为何要远离喧闹的山顶和水边,寻找宁静而悠远的生活才最为适合。在这僻静之处,没有繁重的车马之声和俗世的纷扰,生活之乐在于抚琴读书,悠然自得。晴天之时,倚靠在窗前感受微风拂面,初生的柳枝摇曳生姿;夜晚时分,点灯倾听雨声,正逢青蛙齐鸣。若有客人来访询问功名利禄之事,已经将它们看作是酒樽中的一场梦幻了。
去完善
释义
《赵司门成之新居》注释:
1. 山巅:山顶。
2. 水涯:水边。
3. 相宜:适合;适宜。
4. 喧:喧闹。
5. 车马:车辆和马匹,泛指交通工具。
6. 红尘:尘土飞扬的繁华世界。
7. 乐:快乐。
8. 琴书:弹琴读书,借指闲情逸致。
9. 白日:白天。
10. 晴槛:阳光下的栏杆。
11. 倚风:迎风。
12. 初柳:新生的柳树。
13. 夜灯:夜晚的灯光。
14. 听雨:听落雨的声音。
15. 正蛙时:正值青蛙鸣叫之时。
16. 客来:客人来访。
17. 试问:试着询问。
18. 功名:科举考试取得的功名,代指仕途成就。
19. 已付功名与酒巵:已经将功名之事托付给了酒盏。
去完善
赏析
《赵司门成之新居》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赵司门成之新居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比山巅和水涯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欣赏。他认为这里的环境既幽静又适宜,适合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新居周边的车马喧嚣减少、琴书相伴的乐趣,进一步展现了新居的美好。此外,诗人还捕捉到了新居在晴天的柳树下倚栏听风和夜晚听雨观蛙的美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气息。最后,诗人以客人的提问和自己的回答为结尾,暗示了功名与酒相对立的态度,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超脱情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新居环境的描绘和生活的感悟,传达出了一种向往宁静、热爱自然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赵司门成之新居》,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60年左右),这是一个国家动荡、战争频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连文凤曾担任地方官职,与赵司门成之交情深厚。赵司门成之新居建成后,连文凤特地写下此诗以示祝贺。诗中描绘了赵司门成之新居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美好生活的祝愿。
然而,这个时期的背景却颇为复杂。南宋末年,金国和蒙古相继入侵,战乱不断。尽管朝廷试图通过招兵买马、加固城池来抵抗外敌,但国力衰弱,难以抵挡强大的敌军。在这样的背景下,连文凤作为一个文人官员,虽然身处于国家的困境之中,但仍然努力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关爱,这一点从他的诗作中可见一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