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冲益久不得书
经年坐久一蒲团,幽鸟时呼到曲栏。山色总兼溪色好,松声长学雨声寒。那将俗物关心事,只拟晴窗想鼻端。已作生涯蚕事老,故人谁肯报平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坐在一个蒲团上,宁静的鸟儿时常飞到曲折的栏杆旁。
山景和溪流相映成趣,松林的声音如同雨滴般清凉。
何必去关注那些世俗之事,只在晴朗的窗前思考内心的平静。
蚕业已经成熟,老友谁来告知我的平安呢?

去完善
释义
1.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2. 坐久:久坐不动。
3. 一蒲团:指佛教信徒盘腿坐的坐垫。
4. 幽鸟:指栖息在幽静处的鸟儿。
5. 呼:叫唤。
6. 曲栏:曲折的栏杆。
7. 山色总兼溪色好:指山林与溪流的美景融为一体。
8. 松声:风吹松树发出的声音。
9. 学:模仿。
10. 雨声寒:形容雨水滴落的声音让人感到寒冷。
11. 那将:何须在意。
12. 俗物:世俗之事。
13. 关心事:关注的事情。
14. 拟:打算。
15. 晴窗:晴朗的天空。
16. 想鼻端:比喻思念远方的朋友。
17. 已作生涯蚕事老:意指诗人已经进入晚年,生活平淡。
18. 故人:老朋友。
19. 谁肯:谁愿意。
20. 报平安:告知平安的消息。

去完善
赏析
《傅冲益久不得书》是宋代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表达盼望友人消息的古诗。首联描述了作者长久地坐在蒲团上等待友人的来信,表现出渴望与友人联系的愿望。颔联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松声来衬托作者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在寂寞中度过时光的心情。颈联表达了作者不愿为琐事烦心,只想在晴朗的窗户下思念友人的情景。尾联则诉说了作者已经过了忙碌的时期,但仍未得到友人的平安信息,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傅冲益久不得书》是宋代诗人汪藻的一首表达思念之情和期待友人文书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通常通过书信往来沟通情感、探讨学术,因此诗歌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到友人书信的心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汪藻正处于人生低谷,他曾上疏宋哲宗反对新法,但未受到重视,后来还被贬谪到偏远地区。这种孤独的心境使他更加珍惜与友人的联系,希望通过书信来缓解内心的愁绪。
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兴起,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文学唱和、相互结交的风气。这使得书信成为了当时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