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富沙倅廨静凉亭诗

标题包含
寄题富沙倅廨静凉亭诗
南中多暑气,来觅静凉诗。 但得政无扰,自然民不欺。 亭中人蕴藉,栏外水涟漪。 想见宾朋过,衔杯乐圣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侃,字直夫,号南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的名臣,曾担任宰相一职。 张侃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南方地区炎热难耐,渴望寻求宁静凉快的诗篇。 只要政治安宁不侵扰,百姓自然不被欺凌。 在亭子里的人风度翩翩,栏杆外的水面波光粼粼。 想象着朋友们来访,一同举杯享受快乐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南中:指南方地区,这里指富沙。 2. 暑气:炎热的天气。 3. 静凉诗:形容清凉宁静的环境的诗句。 4. 但得:只要能够。 5. 政无扰:政治清明,没有纷扰。 6. 自然:自然而然,表示理所当然。 7. 民不欺:人民不受欺骗,指政府的公正廉洁。 8. 蕴藉:含蓄而有修养。 9. 栏外水涟漪:水面上的波纹,比喻平静的生活状态。 10. 想见:可以想象得到。 11. 宾朋:宾客和朋友。 12. 衔杯:举杯喝酒。 13. 乐圣:古代对酒的尊称,也用作饮酒的代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静凉亭周围的自然风光与政治和谐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富沙倅廨的赞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南中多暑气,来觅静凉诗”展示了炎热的环境中,人们寻找避暑之所的心情。颔联“但得政无扰,自然民不欺”则表现了在静谧的环境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颈联“亭中人蕴藉,栏外水涟漪”刻画了亭子周围的景色,凸显出环境的静谧和安宁。尾联“想见宾朋过,衔杯乐圣时”则是展望友人来访,共同把酒言欢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富沙倅廨静凉亭诗》是南宋诗人张侃在淳熙十四年(1187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一年,张侃任广东潮州通判。在离京赴任时,他途径浙江富沙(今杭州市富阳区),参观了倅廨(宋代地方官的办公场所)中的静凉亭,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淳熙年间,正值南宋经济繁荣的时期,但政治气氛却较为沉闷。宋孝宗赵眘在位,由于种种原因,他与太上皇宋高宗之间的关系一直不甚融洽。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普遍感到压抑,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张侃作为南宋官员,对此深有感触。 这首诗以“静凉亭”为线索,描绘了富沙倅廨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静、清凉环境的向往。通过将个人的感受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张侃巧妙地传达了他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操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