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夜起坐纳凉

标题包含
中夜起坐纳凉
风迅中宵起,簷虚入户凉。 一轮明月影,八尺绿筠床。 久望重梅雨,闲寻晚芰香。 天河渐分晓,结语问牛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侃,字直夫,号南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的名臣,曾担任宰相一职。 张侃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寂静的夜晚突然起了一阵狂风,透过虚掩的门感受到凉爽的空气。 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晃晃的月亮,投射出它的影子,映在一张长满绿意的竹床上。 长久的望着那重重叠叠的梅雨,闲暇之时追寻着傍晚时分的芰荷香气。 当银河逐渐消失在黎明中,让我们借此机会向牵牛的织女道别。
去完善
释义
1. 风迅:指风力迅猛。 2. 中宵:半夜。 3. 簷虚:指屋檐宽大,有通透感。 4. 入户凉:风吹入室内,带来清凉感觉。 5. 八尺绿筠床:绿色的竹子制成的床铺,喻指床铺。 6. 重梅雨:指频繁落下的梅雨季节的雨水。 7. 闲寻:闲暇时寻找。 8. 晚芰香:指荷花香气。 9. 天河:银河。 10. 结语问牛郎:结尾处询问牛郎(借指天地间的奥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诗描绘了诗人张侃在中夜纳凉的情景。开篇以“风迅中宵起”为引子,突出时间的深夜和环境的凉爽。紧接着,通过“簷虚入户凉”的细节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一轮明月影,八尺绿筠床”的意象,使读者仿佛能看到月光下那张舒适的竹床。 接下来的诗句中,“久望重梅雨”表达出诗人在长时间的观察中感受到的梅雨的湿润;而“闲寻晚芰香”则展现了他在闲暇时寻找晚风中荷花香气的那份从容。在诗的最后两句“天河渐分晓,结语问牛郎”中,诗人借助天空逐渐明亮的景象,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要向牛郎询问关于织女的故事呢?这一结尾颇具哲学意味,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夜起坐纳凉》是南宋诗人张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当时正值金国侵略江南,百姓疾苦之际。 张侃在南宋年间历任县令、通判等官职,他深感民间疾苦,提倡节约,但受到一些官僚的排斥和诋毁。尽管身处困境,张侃依然关注国家兴亡,时常忧心忡忡。在他的诗作中,多见其对民生困苦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这首诗中,张侃以“纳凉”为引子,借夜晚的寂静反思社会现实。通过描述百姓生活的艰辛,反映出当时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社会背景。全诗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