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色

标题包含
秋色
野阔因秋见,山高入雾微。 晓看天色暝,午更宿阴围。 有地堪容隠,无言且息机。 为知闲处好,不是厌轻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侃,字直夫,号南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的名臣,曾担任宰相一职。 张侃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原野辽阔,秋天的景色更显明朗;山峰高耸,云雾环绕着它。 破晓时分,天空渐渐暗淡下来;正午过后,阳光被云层遮挡。 这里有地方可以隐逸,让我安静地过上一段时间。因为懂得闲暇生活的美好,所以并不讨厌轻松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野阔:田野宽阔,形容秋天的原野广阔无边。 2. 山高一作“山势”;入雾微:进入云雾之中,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3. 天色暝:天色暗淡,指黎明前的昏暗景象。 4. 午更:中午时分;宿阴围:阴指的是树荫,宿阴即停留在树荫下;围,环绕之意。 5. 有地:有一块地或一个空间;堪:可以;容隠:隐藏或隐居。 6. 无言:不讲话;息机:停止活动,放下世俗的纷扰。 7. 为知:为了知道;闲处:闲适的地方;好:美好。 8. 轻肥:轻浮的生活,这里用来指代世俗的繁华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秋色》张侃这首描绘秋天的古诗生动形象,展现出秋日野阔、山高的景象。在清晨,天空的颜色变得昏暗;中午时分,四周充满了阴郁的氛围。这种自然界的变幻莫测,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美感。 诗人观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找到一个容纳自己的地方,让自己暂时远离尘世的纷扰。虽然他没有说话,但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激动和欲望。这种心境的转变,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最后两句“为知闲处好,不是厌轻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他认识到闲暇时光的珍贵,并不是因为厌恶世俗的繁华。这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让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色》张侃 创作于南宋末年的这首《秋色》诗,反映了诗人张侃在那个时代的思考与体悟。当时正值金元对峙时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而张侃本身虽出身名门望族,但因父亲战死,家道中落,人生际遇颇为坎坷。在目睹了社会现实的种种苦难后,他决定投身军旅,以报国志。然而在多次战役中未能实现抱负,最后不得已辞官回乡,寄情山水,修养身心。 然而,尽管生活颠沛流离,但张侃始终保持一颗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赤诚之心。这首《秋色》便是他在田园生活中抒发感慨的佳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以及自然的凋敝和人生的无常,表现出诗人对岁月匆匆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探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面对战争、离乱等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共鸣。总之,《秋色》这首古诗深刻展示了南宋末年社会的风貌及作者丰富的生活经历与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