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
秋天木叶干,犹有白花残。举世稀栽得,豪家却画看。
片苔相应绿,诸卉独宜寒。几度携佳客,登高欲折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树叶干枯,还有几朵白花残留。这种花在世上稀有,富豪之家也只能在画中欣赏。一片苔藓绿意盎然,各种花卉唯独适合寒冷的天气。我曾几次携带着朋友,一起登高却无法轻易摘到它。
去完善
释义
1. 木叶:指树叶。
2. 稀栽得:很少有人栽种。
3. 豪家:富贵人家的院子。
4. 片苔:指一种绿色植物。
5. 诸卉:各种花卉。
6. 登高:指在重阳节时登高赏菊的习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白菊》诗以秋天的景象开篇,描绘了木叶凋零、百花凋谢的时节,唯有白菊依然傲立枝头,在萧瑟的秋景中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白菊的独特与珍稀,世人难得一见,而豪富人家也只能借助画作欣赏。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白菊的生长环境,片苔绿意盎然,其他花卉早已凋零,唯有白菊能在寒冷的季节独自绽放,彰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在秋季登高赏菊的渴望,却因白菊难以采摘而略显遗憾。整首诗展现了白菊的美、独特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白菊的赞美与敬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菊》是唐朝诗人张蠙的一首咏物诗,创作于贞元年间(785-805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战乱频发。作为文人,张蠙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通过描绘白菊的傲霜斗雪、坚守清白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愤怒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贞元年间,张蠙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入仕为官,但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战争的残酷,选择了辞官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疾苦,深感社会的黑暗。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积极寻求改变,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理想,唤起人们的良知。
此外,贞元年间还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事件,如安史之乱、宦官专权等。这些事件使得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然而,这也为文人士子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他们以笔为剑,抨击时弊的热情。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蠙的《白菊》应运而生,成为了唐代咏物诗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