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石鼓

标题包含
题石鼓
山在江城欲尽头,招提无处著清幽。 寒枕水底长留月,冷入天围不剩秋。 村静尚遗看鹤户,溪寒只受钓渔舟。 眼前佳思能如许,悔不长为隐地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在江城的尽头,寻找清幽的寺庙却无处可寻。 月亮在水中留下影子,清冷的天气让人感受不到秋天的温暖。 村庄宁静得还留有看鹤的门户,小溪寒冷只能承受钓鱼的船只。 眼前的美景如此美好,真后悔没有长久在此隐居游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城:这里指武汉,也是作者所在地。 2. 招提:佛教术语,此处指寺院。 3. 幽:指环境的静谧,深静之意。 4. 寒枕水底:石鼓立于江边水中,故称“寒枕水底”。 5. 天围:指的是石鼓所在的自然景观。 6. 看鹤户:古人养鹤有喜爱清雅之意。此处的“看鹤户”寓意着雅致的生活环境。 7. 溪寒:描绘的是石鼓所处环境的寒冷。 8. 悔不长为隐地游:表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石鼓”,以山、江、水、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乡村景色。诗人通过山、水、天、村、溪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幽静、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遗憾。 首联以“山在江城欲尽头”开篇,点明地点和环境,山与城的结合,突显出乡村的宁静和自然。接着以“招提无处著清幽”写出诗人渴望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以“寒枕水底长留月”与“冷入天围不剩秋”展现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景。“枕水底长留月”形象地描绘出水中的月亮倒映在水面,给人以宁静的美感。而“冷入天围不剩秋”则表达了秋天的清冷之感,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颈联以“村静尚遗看鹤户”与“溪寒只受钓渔舟”描绘了村子的寂静和溪水的寒冷,展现了乡村的自然与宁静。其中“看鹤户”是古人隐居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联以“眼前佳思能如许,悔不长为隐地游”收笔,诗人表示面对如此美景,他后悔没有长期过这种隐逸的生活。这里的“佳思”指的是美好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石鼓》是宋代诗人卢襄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得到提高,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形式也蓬勃发展。 卢襄(约985-1064年),字叔贤,自号三乐居士,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他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职,颇有政绩。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任殿中侍御史,因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而遭贬谪,后于皇祐年间(1049-1053年)复职。 卢襄一生沉浮宦海,经历坎坷。他的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时政得失,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题石鼓》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石鼓文的描绘,讽刺当时的官员不恤民情,追求名利,呼吁统治者重视文化传承,关心百姓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