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歌
姑苏台上麋鹿游,断烟荒草令人愁。
姑苏台边少行迹,宫殿无人土花碧。
当年霸业几英雄,至首都归血刃中。
利剑一朝尸壮士,白杨千古蟗悲风。
吴王羞归九泉里,西施空似桃花美。
子胥虽死过生荣,越人却是奇男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文的译文:
在姑苏台上,麋鹿悠然自得地游荡,荒芜的草原让人产生忧愁。
姑苏台周围已少有踪迹可寻,曾经华丽的宫殿已被绿色苔藓覆盖。
昔日英勇的英雄们争雄称霸,到头来都成为了刀下的亡魂。
剑下尸身堆满壮士,白杨树下悲风哀号。
吴王羞愧难当,无法安然长眠于九泉之下;而美女西施也不过是徒有其表。
伍子胥虽然死去,但他的声誉却得到了恢复;越国人则成了传奇般的男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姑苏台:古时的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2. 麋鹿游:形容荒芜的景象。
3. 断烟荒草:指荒废的景色。
4. 少行迹:指很少有人来此。
5. 土花碧:泥土中生出的绿色植物。
6. 霸业:指古代统治者的辉煌业绩。
7. 至都:古代都城。
8. 尸壮士:被杀戮的勇士。
9. 白杨:树名,此处用来描绘悲伤的氛围。
10. 芖悲风:风吹白杨的声音,给人一种悲哀的感觉。
11. 九泉:阴间,指死亡。
12.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被吴王阖闾封为大夫,在吴国建立了功勋。
13. 过生荣:虽然死去,但名声却更加显耀。
14. 越人:指勾践,春秋时期的越国国君,曾击败吴国,实现了复国大业。
15. 奇男子:指勾践,他的坚韧和智慧被后人所称颂。
去完善
赏析
《姑苏台歌》是一首描绘古吴国历史故事的诗歌。诗人在开头描述了姑苏台上一片荒凉、麋鹿悠游的景象,充满了沧桑之感。紧接着诗人以“断烟荒草”象征昔日辉煌已逝,引发人们无限的愁绪。第三句写出如今在姑苏台边已经罕有人迹,曾经的宫殿被野草淹没,显得无比落寞。
随后诗人回顾了古吴国的英雄人物和他们所建立的霸业。最后却都因战争的残酷而倒下,让人感叹不已。其中提到吴王夫差兵败身亡的屈辱,美人西施也无从逃脱历史的安排,化为历史的注脚。尽管伍子胥死于非命,但他的声誉却在死后得到彰显。相比之下,越国人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更让人敬佩。
全诗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唤起人们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同时也启示读者要珍惜和平,勇担责任,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姑苏台歌》是宋代诗人卢襄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左右。这个时期,卢襄正担任苏州知府,对江南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已经偏安一隅,不再与北方的金国进行大规模战争。这使得江南地区得以相对安宁,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卢襄在这个时期任职苏州,见证了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因此,他在诗歌中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