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寺沿溪采石蒲
晓行隐隐入花村,小雨初晴水气昏。
莫厌僧家能冷淡,且穿芸屩采溪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行走到时隐时现的花村里,小雨初停,雾气朦胧。不要嫌弃寺庙里的生活单调,穿上草鞋去采溪荪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定林寺:寺庙名称,位于中国某地;2. 沿溪采石蒲:沿着溪流采集石菖蒲;3. 晓行:早晨出行;4. 花村:乡村;5. 水气:水分蒸发形成的雾气;6. 僧家:僧侣居住的地方;7. 能:表示可能;8. 冷淡:冷漠或无热情;9. 且:暂且;10. 芸屩:古时候的一种草鞋;11. 溪荪:一种植物,又名石菖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小雨初晴之时,沿着溪流进入花村,感受着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他并不嫌恶僧家的清淡生活,反而乐于穿着草鞋去采集溪荪,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林寺沿溪采石蒲》是南宋诗人卢襄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值卢襄因故被罢官,闲居在临安期间。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然而,由于统治者对金朝的妥协求和,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卢襄也是如此,他在游览杭州周边的定林寺时,有感于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写下了这首诗歌。
诗中,卢襄通过对石蒲这一平凡植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