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花
天将花王国艳殿春色,酴醾洗妆素颊相追陪。
绝胜浓英缀枝不韵李,堪友横斜照水搀先梅。
瑶池董双成浴香肌露,竹林嵇叔夜醉玉山颓。
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挽青阳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上百花王国争艳,春光中各种花卉竞相开放,纯洁的梨花相随相伴。它们胜过那些只在枝头点缀、毫无生气的李子,可以与梅花相互媲美。这是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在瑶池沐浴时的香气弥漫,也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沉醉于美酒美人的景象。如此美景为何没有写入诗句之中?因为在春天晴朗的日子里,可以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1. 天将花王国艳:形容酴醾花开时的繁盛景象。
2. 国艳:指国色天香的牡丹。
3. 董双成:西王母的侍女,这里借指瑶池仙境。
4. 浴香肌露:洗香肌肤的露水,这里形容瑶池仙境中的美好景象。
5. 竹林:代指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游赏的胜地,如阮籍、嵇康等人在竹林中所展现的风流。
6. 玉山颓: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这里用来形容嵇康的风貌。
7. 锦囊句:指美好的诗句,这里指吟咏酴醾花的佳句。
8. 青阳:春天,这里代表春天的回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酴醾花》描绘了酴醾花的独特之美。诗人卢襄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景画卷。
首联“天将花王国艳殿春色,酴醾洗妆素颊相追陪”,点明了主题,赞颂了酴醾花在春天里的地位,仿佛是天上的花王下凡,与春日美景相得益彰。
颔联“绝胜浓英缀枝不韵李,堪友横斜照水搀先梅”,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凸显出酴醾花的优势。它比桃李更胜一筹,可以与梅花一争高低。
颈联“瑶池董双成浴香肌露,竹林嵇叔夜醉玉山颓”,进一步描绘了酴醾花的美丽。前一句借用了瑶池仙女沐浴的典故,暗示酴醾花如同仙女般纯净;后一句则以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叔夜的醉态,表现酴醾花的香气诱人。
尾联“风流何事不入锦囊句,清和天气直挽青阳回”,则是诗人的感慨。他感叹为何如此美好的酴醾花,却没能被人们用诗歌来赞美,或许只有在清和的天气里,才能唤起人们对它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酴醾花》是宋代诗人卢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徽宗时期(公元1100年-1125年),这一时期正值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民间疾苦重重。卢襄曾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官职,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了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酴醾花的美丽景色,但在这美景背后,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沉迷于酒色歌舞,不顾百姓的死活。诗人借酴醾花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