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薰堂红梅 其二
剡溪诗尹亦可人,作堂饷客名迎薰。
虽无桃李继潘令,红梅一窼香入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剡溪一带的诗人和朋友们也都很出色,他们设立讲堂欢迎客人,气氛融洽。虽然没有像桃树和李树那样延续传统,但这里的红梅花儿却盛开如云,香气扑鼻。
去完善
释义
1. 剡溪: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的曹娥江上游,是古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水道。这里常常被用来借指隐逸生活或者美好的风景。
2. 诗尹:指的是诗人的地位或身份。在这个语境下,诗人是一位受到尊敬的人。
3. 可人:可以理解为使人感到愉悦或者令人欣赏的人或事物。
4. 迎薰:字面意思是迎接香气,可以理解为以美好的事物迎接客人。
5. 桃李:比喻优秀的人才或者学生。
6. 潘令:古代对县令的美称,在这里可能是指主持宴会的主人。
7. 一窼:一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群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卢襄在赏梅时的心情和感受。首句提到诗人在剡溪,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充满了诗意,这里的人也同样富有诗意。“作堂饷客名迎薰”则描述了诗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叫做“初薰堂”的地方,用来招待朋友,同时也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虽然并没有看到桃花和李花来延续春天的气息,但是他看到了一丛红梅,它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能飘入云端。这里的“红梅一窼香入云”既是对红梅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心情的写照,他在这红梅的香气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红梅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薰堂红梅 其二》是宋代诗人卢襄创作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金国和南宋的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而卢襄本人则辞官回乡,开始了田园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卢襄经历了宦海沉浮,深感官场险恶,因此决定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他在自己的家乡创建了“初薰堂”,种植了许多梅花,以此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种心境下,卢襄创作了这首描绘梅花的诗篇,以表达对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诗中,卢襄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他的隐逸思想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笔下的梅花,既象征着君子的品质,又代表着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往往被战乱和名利所困扰,很少有人能够像卢襄那样超然物外,追求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