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丘歌
胡儿倚剑摩崆峒,范阳兵火烧天红。
潼关失守大将死,銮舆播迁岷峨中。
貔貅兵甲照冰雪,戈头尽是生民血。
鲸海扬波鱼鼈腥,中原尽作天山月。
二公擐甲怒搀枪,极鬬军前皆眦裂。
食穷爱妾膏斤斧,愁蹙蛾眉气如缕。
花钿宝髻谁复收,壮士相看泣如雨。
霜刀抉齿肉未寒,再造皇家有英主。
雄心义骨填沟壑,不得生荣肩李郭。
论功初入鹳鹊楼,图形已入麒麟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胡人手持利剑靠近崆峒山,范阳战火漫天通红。
潼关陷落主将战死,皇帝被迫离开长安前往四川。
士兵们身处冰雪之中,兵器上沾满了平民的鲜血。
海水翻涌带来腥臭气息,中原之地如同天山的月亮一般清冷。
两位将领愤怒地投入战斗,他们在战场上奋力拼杀、眼眦欲裂。
因战乱而陷入困境的爱妾被剁成肉酱,她们的眉头紧皱、哀伤无比。
华丽的首饰和发髻无人顾及,勇敢的士兵们只能相视流泪。
寒冷的刀刃切割着敌人的肌肉,为皇家效力的人们拥戴新的领袖。
英勇的心与正义的骨无法长埋于土地,他们没有机会在世上荣耀地活下去。
论功行赏,他们刚刚抵达鹳鹊楼,画像已经被挂上麒麟阁。
去完善
释义
1. 雍丘: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杞县;
2. 胡儿: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此处可能指安禄山叛军;
3. 崆峒:山名,位于甘肃省;
4. 范阳:古郡名,泛指河北地区;
5. 潼关:关隘名,位于陕西省;
6. 銮舆:皇帝的代称;
7. 岷峨:四川地区的总称,岷山和峨眉山都在这里;
8. 貔貅: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这里用来形容军队;
9. 鲸海:可能指的是渤海;
10. 天山:新疆的一座山脉,这里形容月光的明亮;
11. 二公:具体所指不详,可能是指两位将领;
12. 搀枪:长矛;
13. 食穷爱妾:描述战争中物资匮乏的状况;
14. 蛾眉: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性;
15. 花钿:一种女子头饰;
16. 李郭:指唐朝名将李光弼和郭子仪;
17. 鹳鹊楼:山西省著名建筑;
18. 麒麟阁:汉代皇宫内收藏功臣画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雍丘歌》描绘了战争与英雄牺牲的场景,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思。诗中的胡儿、范阳、潼关等意象体现了战乱的紧张气氛;貔貅、戈头、鲸海等词展现了士兵的英勇战斗和战场的残酷。同时,诗人表达了对两位将军的敬仰之情,他们在战争中奋勇杀敌,最终为国捐躯。然而,英雄的壮志豪情却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没有获得应有的荣誉。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彰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雍丘歌》是宋代诗人卢襄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也就是宋朝初年到北宋末年这一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卢襄,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皇帝的赏识,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寺丞等官职。
在这段时间里,卢襄经历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他在官场上的沉浮,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思考。他在这首《雍丘歌》中,通过描绘农村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与卢襄的创作密切相关。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城市化程度较高,市民文化兴起,城市商业繁荣。然而,与此同时,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民众疾苦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卢襄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在他的诗歌中,往往能反映出这些时代的矛盾和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