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接山堂 其三
修蛇细路困车牛,公事催人不自由。
欲到遥岑冷侵骨,寄声归雁莫来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广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公务繁忙令人无法抽身。
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我告诫南飞的鸿雁不要在此停留。
去完善
释义
"修蛇细路困车牛":修蛇,是古代神话中的长蛇。这里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行车困难。
"公事催人不自由":因为公务繁忙,使得诗人无法自由安排时间。
"欲到遥岑冷侵骨":遥岑,远方的小山;冷侵骨,寒冷得让人受不了。这句话描绘出诗人想要远足的目的地,但寒气逼人。
"寄声归雁莫来休":寄声,托人传话;归雁,秋天南飞的大雁。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在请大雁帮忙向友人带个口信,告诉他不要来参加自己的活动,以免路途艰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接山堂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修蛇细路困车牛”形象地描绘了蜿蜒曲折的山路让车辆难行,传达出旅程的艰辛。第二句“公事催人不自由”则表达了自己公务繁忙、无法脱身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欲到遥岑冷侵骨,寄声归雁莫来休”则以冷峭的山峰和北归的大雁为意象,寓意自己要努力攀登人生的巅峰,实现自己的抱负,希望大雁不要在这时候停下来,意味着人生要不断向前,不畏艰难。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登接山堂 其三》是南宋诗人卢襄创作的组诗作品。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分裂,战乱频发,社会矛盾尖锐。卢襄身为文人,对国家的动荡和百姓的痛苦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在创作这首诗时,卢襄刚结束了一段漫长的官场生涯。他在仕途上曾遭遇挫折,因为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国家时事和民生疾苦。在同时间段内,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消极抵抗金国侵略,使得民不聊生,国运衰颓。卢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深感作为一名文人的责任与担当,因此用诗歌抒发胸臆,以此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再登接山堂 其三》虽然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这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那个时代背景的真实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