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定林寺
寒旌隐隐入花村,小雨初晴水带昏。
不惮山程寻寺去,只将诗思与僧论。
菱侵水步深藏艇,柳暗人家半掩门。
莫厌禅居萧冷甚,此来一为访溪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旗帜慢慢进入花丛中的村庄,刚刚下过的小雨使得水面上带有一些昏暗。不怕山路险阻寻找寺庙而去,只是为了和僧侣探讨诗歌的想法。菱角在水中蔓延,船艇藏匿在深处,柳树下的人们家门前半掩着木门。不要嫌弃寺庙里的寂静冷清,这次拜访是为了寻找那清澈溪流边的藤蔓。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寒旌:指寒冷的旗子,这里指寺庙的旗子。
2. 花村:指村庄。
3. 小雨初晴:形容雨后初晴的天气。
4. 水带昏:形容河水浑浊不清。
5. 不惮:不怕麻烦的意思。
6. 山程:指山路。
7. 诗思:作诗的灵感。
8. 僧论:与僧人交谈。
9. 菱侵水步:指水边的菱角蔓延到路上。
10. 深藏艇:指船隐藏在深处。
11. 柳暗人家:柳树遮掩着房子,使房子看起来昏暗。
12. 半掩门:指门半开半闭。
13. 禅居:指僧人的住所。
14. 萧冷甚:指环境冷清。
15. 一为:一次。
16. 访溪藤:拜访溪边的老藤树。
去完善
赏析
《过定林寺》这首诗歌以一幅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色开篇,“寒旌隐隐入花村,小雨初晴水带昏”两句展示了春雨后的清新景象。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不畏路途艰辛寻找寺庙的热情,他带着满怀的诗情与僧人交流,充满了文学和宗教的交融之美。
接下来的诗句“菱侵水步深藏艇,柳暗人家半掩门”则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光,菱角满塘、柳树拂岸,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与世无争。最后两句“莫厌禅居萧冷甚,此来一为访溪藤”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展现出自己对生活哲理的独到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卢襄的这首《过定林寺》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靖康之耻后的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卢襄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
卢襄在此时期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任太学博士、国子监司业等职,但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多次遭到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民生疾苦有了更深的同情。
在《过定林寺》这首诗中,卢襄通过对定林寺的描绘,表达了对佛家禅意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由此可见,这首诗是在卢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的双重影响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