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薰堂红梅 其三
自怜多病绣衣客,百年未半鬓先白。
长鞭短帽饱霜露,田园将芜身未索。
何日背琴携瘦筇,鸣弦堂上迎薰风。
梅香已断叶初暗,满枝著子双颊红。
寄声釢子可留意,为我沿溪撑短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哀身体多病却身披华丽衣裳,年岁尚浅,头发却已斑驳灰白。
戴长鞭帽子忍受风霜,田野里的庄稼渐渐荒芜,而我的身心仍无法得到安宁。
不知何时才能背上琴,拿起拐杖,在绿树掩映的鸣弦堂上迎接微风。
梅花的香气已经散去,叶子开始变得暗淡,满树果实累累,两个脸颊像熟透的苹果一样红润。
告诉你那小可爱,别忘了照顾我,沿着溪流为我撑起小船。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点滴的热爱与渴望。首句通过自怜来展现诗人的无奈,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韧的精神。在描述田园生活时,用“长鞭短帽饱霜露”描绘出田野中的辛劳,而“田园将芜身未索”则展现出诗人虽然忙碌但却无所得的悲哀。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放弃,依然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有一天能够背上古琴,带着短杖,在鸣弦堂上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描绘梅花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梅香已断叶初暗,满枝著子双颊红”这一诗句,表现出梅花的凋谢与新生,寓意着生命的轮回和希望。同时,诗人还寄语自己的朋友,希望能一起沿着溪流,撑着小船,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致。
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使读者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薰堂红梅 其三》是南宋诗人卢襄的作品,创作于宋高宗绍兴时期(1131年-1162年)。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不断,诗人卢襄经历了一系列人生起伏,从科举落第、官场受挫到弃官归隐。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他客居杭州,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初薰堂的红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红梅之美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卢襄对梅花独特的美学理解,还表达了他身处乱世中的内心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