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折杨柳

标题包含
折杨柳
朝朝车马如蓬转,处处江山待客归。 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崔涂(854年-937年),字礼山,初唐时期著名文人。他的家世显赫,是范阳(今北京一带)的望族。 他在少年时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情,文章诗词颇有大家之风。但科举之路颇为不顺,他曾在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无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天奔波的车马如同散乱的蓬草,每个地方的山河都在等待着游人归来。如果人世间的离别能够减少一些,那么柳絮应该不会在春天里漫天飞舞了吧。
去完善
释义
1. 朝朝:每天早上;天天。 2. 车马:车辆和马匹的总称,这里指代出行的交通工具。 3. 蓬转:形容频繁、不停地移动。 4. 待客归:等待客人归来。 5. 人间:人类社会;尘世。 6. 杨花:即柳絮,这里象征着离别。 7. 应合:应该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折杨柳”为题,寓意着离别与思念。首句“朝朝车马如蓬转”描述了离别的场景,表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次句“处处江山待客归”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人归来的期盼,传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重逢的渴望。 第三句“若使人间少离别”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出对离别的痛恨和对团圆的向往。最后一句“杨花应合过春飞”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形象地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世界:离别固然痛苦,但春天终究会到来,希望也会重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折杨柳》是晚唐诗人崔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唐朝末年,战乱频发,民生疾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崔涂经历了多次离乱和辗转迁徙,对于故乡和亲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以及战乱中的孤独、思念之情。 在创作《折杨柳》时,崔涂或许正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面对依依惜别的友人,他联想到古时的离别习俗——折柳赠别。在古代,人们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认为柳枝可以挽留即将离去的人。因此,崔涂借“折杨柳”这一形象化的事物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