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雪后

标题包含
雪后
野日茅茨短,荒村霰雪余。 溪流山足裂,谷迥鸟声虚。 矫首怀新隠,归窗有旧书。 残年甘饱饭,何必事名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冠卿(1905年-1989年),原名杨光烈,字冠卿,号松竹斋主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教育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杨冠卿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田野里的茅屋简陋而短暂,荒凉的村庄里还留着未化的雪。 在山谷里,溪水潺潺流淌,鸟儿在远处鸣叫。 抬头遥想那片新的隐居之地,窗外是旧时的书籍。 在这余年里,安心吃饱饭就好,又何必去追求名声荣誉呢?
去完善
释义
1. 野日:在野外看到的太阳。 2. 茅茨:茅草屋,指简陋的住所。 3. 荒村:荒凉的村庄。 4. 霰雪:小雪珠,指下雪的天气。 5. 溪流:流动的溪水。 6. 山足:山的底部。 7. 谷迥:山谷深远。 8. 矫首:抬头。 9. 新隠:新的隐居之地。 10. 归窗:回家。 11. 残年:晚年。 12. 甘饱饭:安于吃饱饭的生活。 13. 名誉:名声与荣誉。
去完善
赏析
《雪后》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描绘农村雪后景象的诗歌。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雪后农村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两句“野日茅茨短,荒村霰雪余”,描述了乡村房屋矮小,村庄在雪后的荒凉景象。接着,“溪流山足裂,谷迥鸟声虚”描绘了雪后溪水在山脚下流淌,山谷回响着鸟儿的鸣叫声。这种自然界的音响效果,给读者带来了听觉上的愉悦感。接下来,“矫首怀新隠,归窗有旧书”,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心情和热爱阅读的雅致。最后两句“残年甘饱饭,何必事名誉”则暗示诗人已看透世俗名利,只想安静度日的心态。整首诗通过写实手法,不仅展示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传达出了诗人的隐逸之志和对生活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后》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杨冠卿正值中年,官至江南西路转运副使。他忧国忧民,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生活。他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尽力为民谋福祉。然而,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一直不断,国家政治局势颇为动荡。 在文学方面,当时的文坛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形成了宋代的豪放派词风。杨冠卿深受其影响,他的诗词作品既有豪放派的特点,又带有婉约派的韵味,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这首《雪后》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