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七首·一川晓色鹭分去
一川晓色鹭分去,两岸烟光莺带来。
径欲卜居从钓叟,绿杨缺处竹门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川破晓时分,白鹭各自散去;两岸烟雾朦胧,黄莺翩翩飞来。真想在此居住,与垂钓的老者为伴,绿杨垂下枝叶的地方就是竹子编制的小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川:河流。
2. 晓色:清晨的阳光。
3. 鹭分去:鹭鸟在晨光中四散离去。
4. 烟光:烟雾弥漫的景象。
5. 莺带来:黄莺啼鸣,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6. 径:小路。
7.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8. 钓叟:钓鱼的老者,比喻隐逸的生活。
9. 绿杨:绿色的杨柳树。
10. 缺处:空缺的地方。
11. 竹门:用竹子制成的门。
去完善
赏析
《春日七首·一川晓色鹭分去》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诗的前两句“一川晓色鹭分去,两岸烟光莺带来”描绘了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河面上,白鹭在晨光中翱翔的情景。同时,烟雾缭绕的两岸,黄莺欢快地歌唱着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活力四溢。
诗的后两句“径欲卜居从钓叟,绿杨缺处竹门开”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过上宁静生活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像那些垂钓的老者一样,在这片绿色的柳树林中的某个地方搭建一个住所,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于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七首·一川晓色鹭分去》是南宋著名文人吕祖谦的一首描绘春景的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17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其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南宋偏安江南的时期。
吕祖谦身为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身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然对时局有着深深的感慨。他既有壮志豪情,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来报国,又感到无奈和悲哀,因为当时南宋朝廷懦弱无能,对金兵的侵略束手无策。在这样的矛盾心情下,吕祖谦将心中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一川晓色鹭分去”生动地描绘了春日清晨的景象,而“波影遥分雁信初”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