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斋行
世皆尚圆君独方,富贵可取君不忙。
闭门读书声琅琅,旧书重叠堆在床。
点勘同异分边旁,运精竭思心力彊。
十年足不离僧房,荒山野路秋水长。
客虽欲至嫌路妨,幽兰无人为君芳。
采菊落英充糇粮,客即不来有余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世人追求圆润而您坚守正直,荣华富贵对您而言并非急迫之事。
在家中闭门读书,声音朗朗悦耳,陈旧的书籍层层叠叠堆积在床头。
逐字逐句推敲比较,区分偏旁异同,用尽全力去钻研与思考。
多年来足迹未曾离开过寺庙的书房,山中的野径和长长的秋水是您的伴侣。
尽管有访客,却因道路崎岖不便而未得见,幽谷中的兰花无人在旁为您绽放。
采摘菊花与落叶作为干粮,即使无人来访,空气中仍弥漫着淡雅的芬芳。
去完善
释义
1. 方斋:意指作者独居的屋舍。方表示方正,也寓含其为人处世之道。
2. 世皆尚圆君独方:意思是世人皆追求圆滑,而您坚守原则。尚圆、独方分别对应世俗价值观和个人操守。
3. 富贵可取君不忙:即使富贵在眼前,您也不会为之所动。取、不忙表达了作者不追逐名利的态度。
4. 闭门读书声琅琅:描述作者沉浸学问的场景。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5. 旧书重叠堆在床:表明藏书之多。旧书指出版年代较久的古籍。
6. 点勘同异分边旁:此句描绘作者研究学术时的专注细致。点勘表示仔细查阅、推敲;同异表示相互关系、联系;边旁指汉字的部首。
7. 运精竭思心力彊:表达作者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学问。运精指运用智慧;心力彊表现精神力的坚定。
8. 十年足不离僧房:描述作者长期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不愿外出。
9. 荒山野路秋水长:形象展示方斋所处的清幽环境。荒山、野路体现了远离繁华;秋水长借景抒情,强调岁月流转。
10. 客虽欲至嫌路妨:虽然有人拜访,但道路险阻让客人却步。
11. 幽兰无人为君芳:暗喻作者虽处困境,依然保持高尚品质。幽兰象征高贵典雅;无人为君芳表示无人能为您的品格增色添彩。
12. 采菊落英充糇粮: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体现作者清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采菊落英指采摘菊花的花瓣;糇粮意为简陋的食物。
13. 客即不来有余香:即便没有访客,也可感受到内心的富足与宁静。余香是比喻诗人内心的情操及精神的满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方斋为主题,描绘了诗人与世无争、专心致志的学者形象。开篇两句“世皆尚圆君独方,富贵可取君不忙”,道出诗人心性坚毅,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接着四句,通过描述诗人闭门读书、潜心钻研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而最后的四句,诗人则借采菊、幽兰等自然景物,流露出孤高自赏的个性,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整首诗如同一幅质朴的水墨画,意境悠远,令人回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方斋行》是南宋诗人吕祖谦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8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此时,吕祖谦正遭受丧亲之痛,家道中落,人生陷入低谷。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吕祖谦保持了坚韧的意志,发奋读书,广泛交游,努力求取功名,以期振兴家国。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对金国采取妥协政策,军事防御松懈,民生疾苦重重。吕祖谦所在的浙江金华一带,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而吕祖谦本人也在此时失去了父亲,家庭经济状况一落千丈。然而,这些困难并未使他消沉,反而激发了他积极向上、矢志不渝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