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真觉僧房芦三首 其三
清晓霜钟唤客兴,余声知度几棱层。
烟霞深处无人到,时见凭栏一两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醒来的钟声唤醒了访客的喜悦,那悠扬的声音传来了层层叠叠的山峦。
在烟雾和彩霞中的深处没有人迹可寻,偶尔看见有一两个僧人倚着栏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晓:清晨。
2. 霜钟:比喻钟声悠扬。
3. 唤客:呼唤客人。
4. 兴:兴致。
5. 余声:指钟声的回响。
6. 知度:知道传递的距离。
7. 几棱层:指山峰的高度。
8. 烟霞:云雾缭绕的景象。
9. 深外: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10. 无人到:很少有人到达。
11. 时见:不时看到。
12. 凭栏:靠着栏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寺院中,钟声唤起客人兴致的场景。诗人借用了霜钟的形象,巧妙地传达出早晨的宁静与美好。在诗人的笔下,寺庙被描绘成远离尘世的境地,而僧人则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守护者。诗中提到的“棱层”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钟声传播的广度,体现了禅宗文化的深远影响。整首诗以自然脱俗的笔触展现了禅意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赋真觉僧房芦三首 其三》是南宋著名文人吕祖谦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5年左右,即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吕祖谦因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而声名鹊起,成为一代才子。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反而因为直言敢谏而受到排挤。这使得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也因此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吕祖谦选择了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深受人们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