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通直挽章

标题包含
王通直挽章
近来南国冢,半是北人坟。 异县谁怜我,同乡又失君。 深居传雅尚,坚坐挹清芬。 日落长安第,三槐拂暮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祖谦(1137年-1181年),字伯恭,号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吕祖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南国的坟墓,有一半是北方人的墓地。 异乡谁又会关心我呢,而故乡的朋友又失去了你。 深居简出保持高雅的品位,坚定地坐着品味清高的香气。 太阳即将落山,长安府第中,三棵槐树轻轻拂过暮云。
去完善
释义
1. 王通直:诗人友人,诗中悼念的对象。 2. 南国:南方地区。 3. 北人:北方地区的人。 4. 异县:指王通直的家乡,即诗人不在的县城。 5. 我:指诗人自己。 6. 同乡:指与王通直同县的诗人。 7. 失君:失去王通直这个朋友。 8. 深居:王通直的生平特点,生活宁静。 9. 雅尚:高雅的情趣。 10. 坚坐:长时间静坐。 11. 挹清芬:吸取清新的香气,比喻品德高尚。 12. 日落:象征王通直去世。 13. 长安第:指王通直在京城的家宅。 14. 三槐:王家宅院的三棵槐树。 15. 暮云:傍晚的云彩。
去完善
赏析
《王通直挽章》这首诗词以悼念亡友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失去同乡的悲痛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首联“近来南国冢,半是北人坟”通过描绘南国的墓地,揭示出战乱和变迁给人们带来的流离失所和死亡。颔联“异县谁怜我,同乡又失君”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在异地的孤独和失去好友的痛苦。颈联“深居传雅尚,坚坐挹清芬”赞美了逝者的德操和人格魅力,表现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尾联“日落长安第,三槐拂暮云”借长安第的日落景象,寓意着逝者的离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格调高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通直挽章》这首古诗是南宋文学家吕祖谦所创作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此时正值金国入侵,中原战火纷飞,民生疾苦之时。吕祖谦本人也因为战乱而四处避难,目睹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不幸。 在这首诗中,吕祖谦通过对故友王通直的怀念,表达了对战争时期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