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八咏楼有感
仲舒旧事无人记,家令风流一世倾。
天下何曾识真吏,古来几许尚虚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仲舒的旧事如今已无人知晓,但家令的风流却仍让人倾倒。
在这个世上,有多少人能识别真正的贤才呢?自古以来又有多少人是空有虚名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仲舒:指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曾任江都相。
2. 家令:指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曾任陈留太守。
去完善
赏析
《登八咏楼有感》这首诗歌以八咏楼的视角,道出了一种历史的感慨。诗人首先提到“仲舒旧事无人记”,引用了西汉名臣董仲舒的故事,暗喻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和人们对历史的遗忘。接着又说“家令风流一世倾”,指东汉著名的文人陈实,他因品德高尚、才华横溢而受到世人的敬仰。
然后诗人在诗中提到“天下何曾识真吏,古来几许尚虚名”,进一步表达了历史上许多官员实际上并非贤能之辈,而人们所崇尚的虚名却那么多。这两句诗既是作者对现实的讽刺,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现实中的虚伪现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历史的不可捉摸性。同时,诗人也以八咏楼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见解,展现了其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深邃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八咏楼有感》是南宋著名文人吕祖谦在公元1165年所作的一首词。这一年正值南宋初期,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此时,吕祖谦正身处官场,担任台州州学教授一职,虽位卑职微,但他一直关注着国家局势和民生疾苦。
吕祖谦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可谓复杂,一方面他受到皇帝赏识,被任命为官员;另一方面他深知国家形势严峻,百姓生活困苦,这让他深感忧虑和责任重大。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登八咏楼有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正处于南宋初期,金人南侵,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吕祖谦作为一位有责任的文人,他以诗词为武器,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忧国忧民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