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向运使挽章

标题包含
向运使挽章
戟衣翻户映庭槐,使节州符未展才。 文献定知丞相似,渊源还自洛阳来。 异端惑世浓于酒,古学违时冷若灰。 从此湖人识丧礼,凛然治命手亲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祖谦(1137年-1181年),字伯恭,号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吕祖谦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将领们在大门外互相展示他们的兵器,而使者还没来得及展示他们的才能。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高贵的气质。然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更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也逐渐消退。因此,这些使者决定亲自参与处理这些事务,以体现他们对礼仪和职责的重视。
去完善
释义
《向运使挽章》吕祖谦: 1. 戟衣: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代指向运使的官职。 2. 使节:外交使者的称号,这里代指向运使的身份。 3. 州符:古代地方官员的印信,这里代指向运使的地方职务。 4. 丞相似:形容向运使有丞相一样的才能。 5. 渊源:这里指学问的源头,即向运使的学识来自洛阳。 6. 异端惑世:指非正统的思想迷惑世人。 7. 古学违时:指古代学术不被时代所接受。 8. 凛然治命:形容向运使治理政务的能力。 9. 手亲裁:亲自处理政务。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向运使挽章》是南宋著名文人吕祖谦为悼念逝去的官员向运使而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时期,大致相当于公元1163年至1189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正致力于恢复中原领土,而吕祖谦则担任着金华郡学教授,为国献力。 吕祖谦目睹了国家在外患内忧之中的动荡局面,他一生奔波,努力推动学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他与当时的士大夫们共同倡导“务实致用”,关心国家的政治事务,同时又坚持儒家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经世济民,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在这首挽诗中,吕祖谦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故友的思念。在诗中,他以深沉的情感和高度的概括能力,描绘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他对逝去者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怀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