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骝马
紫骝马,白面郎。
红银鞍勒青油缰,左牵黄犬右擎苍。
朝从灞陵猎,暮宿投平康。
使酒不满意,按剑叱天狼。
今年明年一如此,后年不觉发成霜。
扶肩策杖出门行,抱子弄孙楼上坐。
忽然涕泪满衣襟,为见骅骝面前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紫骝马,白面郎,红色银鞍配以绿色缰绳,左边牵着黄狗右边举起鹰隼。早上在灞陵打猎,晚上留宿于平坦宽敞之地。喝了酒后无法控制情绪,拔剑对着恶狼怒斥。今年和明年都是如此,不知不觉后年就已满头白发。撑着拐杖出门行走,孙子坐在楼上看护。突然泪流满面,只因看见紫骝马从我面前经过。
去完善
释义
1. 紫骝马:古代的一种名马。
2. 白面郎:指年轻英俊的男子。
3. 红银鞍勒青油缰:红色的马鞍和绿色的缰绳。
4. 灞陵:古代的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5. 投平康:古长安的平康里,是著名的烟花柳巷。
6. 使酒:借酒使气。
7. 天狼:星名,古人认为是主侵掠之星。这里用来比喻恶人。
8. 发成霜:形容白发苍苍。
9. 扶肩策杖:依靠着拐杖行走。
10. 抱子弄孙:抱着孙子玩耍。
去完善
赏析
《紫骝马》描绘了战争与和平的景象。前半部分描述了一名勇敢的将领,他驾驭着雄壮的紫骝马,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显示出豪壮之气。同时,他还拥有一颗悲悯之心,保护弱小,为百姓提供安宁。然而,随着岁月流逝,这位英勇的将领逐渐老去,不再是那个雄姿英发的白面郎。此时,他已放下了手中的利剑,改为抚育子孙,过上平凡的生活。当他看到昔日的骏马时,不禁潸然泪下,感叹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这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紫骝马》是北宋诗人张舜民的一首描绘边疆战争的诗歌。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68年,正值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由于北方边境的西夏和辽国的威胁,北宋朝廷不断进行对外的战争防御,这使得张舜民对国家的边防军事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作为一个文人,张舜民的人生际遇在这期间也颇受战争的影响。他曾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被派往边疆地区任职。在目睹了边疆战争的惨烈场面后,他以诗文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士兵们的同情。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对内改革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外抵抗边疆民族的侵扰,使得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舜民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写下了这首壮丽的《紫骝马》,以此来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共同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