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双调)
红叶黄花秋又老,疏雨更西风。山重水远,云闲天淡,游子断肠中。
青楼薄幸何时见,细说与、这忡忡。念远离情,感时愁绪,应解与人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秋天的叶子变得红黄相间,时间流逝,又过了一季。蒙蒙细雨伴随着西风吹来,山中景色显得幽静深远,流水悠悠。浮云悠哉游哉,天空显得淡而高远。远方的游子在这风景之中陷入了深深的惆怅。
至于何时才能见到那位命运多舛的女子,我满心忧虑。希望她能将心中的苦楚娓娓道来,以排解那萦绕心头的沉重感。我们离别的思念和感慨,也能应和她此时的心境。

去完善
释义
1. 红叶:秋天的枫叶,颜色鲜艳。
2. 黄花:黄色的花朵,这里指菊花。
3. 秋又老:秋天又到了。
4. 疏雨:稀疏的雨。
5. 西风:秋风,也有思乡、离别之意。
6. 山重水远: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7. 云闲天淡:天空云淡风轻的景象。
8.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9. 断肠:形容极度忧伤。
10. 青楼:古代歌舞酒楼,也代指歌女。
11. 薄幸:负心。
12. 何时见:什么时候能相见。
13. 这忡忡:这里的心神不定。
14. 念远:思念远方的人。
15. 离情:离别的情感。
16. 感时:感叹时光流逝。
17. 愁绪:忧愁的情绪。
18. 应解:应该理解。
19. 与人同:和别人一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以描绘秋天景色为主,“红叶黄花秋又老”中的“红叶”和“黄花”为秋天的典型景象,而“疏雨更西风”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下片则以抒发游子离情为主,通过对青楼的思念,表达对离别的惆怅和对重逢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少年游(双调)》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70年左右,正值宋神宗时期,当时的北宋政治较为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在创作这首词时,张先已年逾古稀,经历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他曾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却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然而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在他的晚年时期,词艺达到了巅峰状态,作品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一时期,北宋社会富庶,文人墨客竞相以诗词歌赋展现个性风采。张先的词风独特,擅长用典、拟物等手法描绘细腻的内心世界。他的词作既体现了婉约词派的柔美风格,又具有豪放词派的气韵。这首《少年游》正是他在这一时期人生观、世界观的生动体现,通过咏史抒怀来寄托忧国忧民的壮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