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发剡中石城寺

标题包含
早发剡中石城寺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嘏,字承祐,号冷斋,唐代诗人。他的生卒年及出生地均不详,但据《全唐诗》记载,他主要活动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780-859)。 赵嘏的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戍楼、离别送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这树影婆娑之间暂且休息,晨间的忧虑又涌上心头。 舍弃昨日的住所,伴着烟雾和晚霞前行,心中却挂念着秋天的山水悠然。 竹林的小屋半掩,钟声仍在耳边回响;松枝在晴朗的天空下摇曳,仙鹤翩翩归来。 明天又是让人惆怅的一天,回头看看这座山,仿佛置身于凡尘之外。
去完善
释义
1. 剡:县名,位于今浙江省嵊州市境内。 2. 石城寺:位于浙江嵊州市境内的古刹。 3. 劳生:劳累的生活。 4. 平明:黎明时分。 5. 机虑:指诗人的忧虑之情。 6. 吟辞:在吟诵诗句的同时告别。 7. 宿处:指诗人停留的地方。 8. 烟霞:泛指山水美景。 9. 水石:指流水和石头,这里指石城寺周边的景色。 10. 竹户:竹子做成的门。 11. 钟未绝:钟声仍在回荡。 12. 霁:雨后放晴。 13. 鹤初还:鹤鸟刚刚回来。 14. 一倍:指诗人在朝堂奔波时的心情。 15. 堪:忍受。 16. 尘中:尘世之中。
去完善
赏析
赵嘏的这首《早发剡中石城寺》,诗人以旅途中的体验为线索,通过描绘早发石城寺沿途的风景与感受,表达了其暂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心境。 首联“暂息劳生树色间”,写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在旅途中暂时摆脱尘世烦忧的心情。而“平明机虑又相关”则反映了诗人虽身置自然,却仍无法完全忘怀世间琐事。 颔联“吟辞宿处烟霞去”与颈联“心负秋来水石闲”相呼应,传达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以及现实困境的无奈。他既沉醉于远离世俗的山水之间,又难掩内心的惆怅。 而尾联“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则为全诗画上了一个深沉的句号。诗人暗示即使未来旅途再辛苦,也仍然会珍惜这美好的风景,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激与珍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嘏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早发剡中石城寺》创作于公元847年。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清晨离开剡中石城寺时的所见所感。在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复苏,文化繁荣,赵嘏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嘏可能正在旅途中,或许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四处奔波。他途经剡中石城寺,这座寺庙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境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景。早晨的阳光洒在寺庙的屋顶上,周围的群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静谧。赵嘏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歌。 在这首诗中,赵嘏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忧虑。这种情感源于他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那个时期,唐朝社会虽然表面上繁荣安定,但实际上已经潜伏着许多危机,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赵嘏作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对这些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